據中央氣象臺,今年第10號颱風“銀河”、第11號颱風“妮妲”在8月5日下午14時同時生成!與今天一直在廣東、福建沿海“描邊踱步”、“兩次登陸”的第9號颱風“盧碧”遙相呼應,西太平洋及沿岸“熱鬧非凡”。
沒錯,最近颱風界可謂“人才濟濟”,又雙叒叕“三台共舞”!盧碧、銀河、妮妲這一齣,也是繼前不久(7月24日前後)6號颱風“煙花”、7號颱風“查帕卡”、8號颱風“尼伯特”之後,再度出現同一時間三個颱風共存並活躍的現象。
記者整理髮現,這兩隊“三台組合”之中,有一半已影響並登陸了我國:
先是“查帕卡”7月20日晚21時50分登陸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沿海,成為2021年登陸我國的首個颱風;
再是“煙花”分別在7月25日12時30分前後、7月26日9時50分前後“二登浙江”,先後在舟山普陀區、嘉興平湖市沿海兩次登陸;
如今又有“盧碧”8月5日中午11:20分前後,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沿海首次登陸,然後它也“調皮”學起了前輩“煙花”二次登陸的花招,沿著我國東南海岸線“踱起了步”,當天下午4點50分前後,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沿海再次登陸。
所過之處,皆為風雨。最近,颱風們異常高調、接連出現“三台共舞”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它們為何頻頻影響並登陸我國?對此,記者請教了省氣候中心的權威專家。
“近來‘三台共舞’頻頻出現,確實不尋常,不過它這個‘不尋常’,也是因為另一個‘不尋常’而引起的。”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説。
“7月18日前後以來,大氣環流發生異常調整,原本控制著浙江的副熱帶高壓明顯北抬,此後一直保持著位置偏北的狀態。”他向記者揭示了自己口中的另一個“不尋常”。
颱風要發展並生成,需要強烈的對流。毛燕軍解釋,在副高南側,受偏東氣流影響,熱帶雲團活躍的“赤道輻合帶”是颱風的“發源地”。此前在以下沉氣流為主的副高控制下,對流不活躍,颱風生成也受到了抑制。而隨著副高異常“北跳”離開,加上近期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溫也異常偏高,為對流活動提供更多的能量,這才導致了颱風一串串“扎堆”涌現;另一方面,隨著副高北上,“赤道輻合帶”的位置也相應地向北偏移,颱風生成的區域整個北抬,也更容易在生成後對我國産生影響。
“這樣的大氣環流大環境不變的話,颱風會繼續保持高調,且可能對我國産生影響的西北太平洋颱風、南海颱風也會更多。”毛燕軍提醒,眼下,8月正是臺汛期的最關鍵時期,各地各部門需要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颱風資訊,時刻準備做好應對。
據中央氣象臺,目前來看,10號、11號颱風生成後將向東行,未來對我國無影響。
當然,副高位置異常偏北,除了“颱風”頻繁來襲的“煩惱”之外,也有個“小幸運”,那就是——高溫少了,夏日也更涼快了!
自7月10日浙江出梅,副高控制下的晴熱高溫,只在浙江持續了一週左右的時間。7月18日前後副高便一躍向北了。據省氣候中心數據顯示,7月18日至8月4日浙江平均溫度為27.9℃,較常年偏低了0.9℃;6月1日至8月4日,全省各地平均高溫日數(最高氣溫超過35℃的日子)僅12天,較常年偏少了3天。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來逸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