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窗口建設 新聞詳情
當我老去,誰來照顧一對智力殘疾兒子?杭州老夫妻和兒子們一起住進養老中心
發佈時間 | 2022-10-10 08:33:20    

   沈奶奶舀了兩勺蒸蛋,和米飯拌在一起。

  她彎著腰,第一勺送到了小兒子的嘴巴裏。一邊的大兒子眼巴巴地看著。

  “別急,你也有。”沈奶奶又舀了一勺,喂給大兒子。

  兩個兒子的一日三餐,都是沈奶奶這樣一勺一勺喂進去的,這一喂就是54年。

  沈奶奶77歲了,兩個兒子都是智力一級殘疾。好在她身體不錯,除了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其他一切都好。82歲的丈夫李爺爺總是笑瞇瞇的,吃飯的時候愛喝點小酒,耳朵不好,很少搭話。

  一個月前,一家四口住進了杭州拱墅區北景園養老綜合服務中心。

  這是杭州拱墅區首例首戶享受“陽光安養”家庭聯合式托養服務政策的家庭。

  1】“陽光安養”能幫的是什麼樣的家庭

  “陽光安養”是什麼?

  我們是身邊會有這樣的特殊家庭,父母已經邁入老年,子女卻因為重度殘疾無法獨立生活,本該安享晚年的父母卻還要給子女穿衣、喂飯。

  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他們最擔心的是未來誰來照顧他們的孩子?

  針對這一現實難題,今年,經過大量走訪調研,杭州市拱墅區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出臺《拱墅區“陽光安養”家庭聯合式托養實施方案》,為殘疾人和父母共同入住養老機構提供政策支援。

  “陽光安養”家庭聯合式托養提供保障型、支援型和扶持型三類托養方式。

  據了解,拱墅出臺“陽光安養”政策以來,18個街道對符合條件的家庭開展摸排,符合條件的家庭將近100戶。

  “為保障同時入住殘疾人和老年人父母,我們從轄區22養老機構中遴選出12傢具備殘疾人照料服務能力的機構專門用於接收此類家庭。目前,有意向且符合條件的家庭可隨時申請入住。”杭州市拱墅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對於對入住人員中有拱墅區戶籍特困人員及低保、低保困難家庭失能老人的本區養老機構,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標准予以補貼,特困人員每年再增加5000元。”

  像沈奶奶夫妻這種情況的,每人每月僅需支付3400元。今後隨著年齡增長,自理能力改變,還能用杭州市養老服務電子津貼、老人入住護理補貼可以抵扣部分費用。同時,兩個兒子費用是由政府全額托底。

  2】77歲沈奶奶的心事得到了緩解

  沈奶奶一直説著“政策好”。

  找到一家能同時接收夫妻倆和兩個兒子的機構,不容易。之前跑了好幾家機構,要麼收費很高,要麼只接收一方。

  這些年,沈奶奶吃了不少苦。

  夫妻倆是建德人,生了三個兒子。除了二兒子,大兒子小兒子都是在出生6個月之後發高燒,導致智力一級殘疾。

  李爺爺部隊專業到地方,工作很忙。照顧兒子們的生活,成了沈奶奶的日常。

  還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是三班倒,沈奶奶跟同事調班,都選擇晚上上班,因為白天可以在家照顧兒子。後來她早早退養,在家裏全心全意照顧孩子起居:一日三餐加上至少兩次洗漱。李爺爺退休後,買菜的任務交給了他,也減輕了沈奶奶的一些負擔。

  母子三人住在一個房間,晚上稍微有點動靜,沈奶奶就會醒來,給孩子們喂水或者哄幾句。

  如今,大兒子54歲,小兒子也有45歲了。“這些年來,我沒有睡一個安穩覺。”寸步不離的照顧讓孩子們很依賴沈奶奶。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沈奶奶的心事也越來越重。“我怎麼能放心兄弟倆?”她總在想,要是她和老伴兒都走了,剩下兩個殘疾兒子,怎麼活?

  了解到“陽光安養”政策後,夫妻倆很心動。

  “把兒子交給別人照顧,我也不放心,我能跟著是最好的了。就是不知道費用高不高。”沈奶奶有擔憂。

  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夫妻倆去托養中心實地了解情況,看到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設備齊全的照護儀器、專業的護理團隊,夫妻倆考慮了一下,回頭就叫了一輛貨拉拉,從德勝東村的家裏搬進了北景園養老綜合服務中心。

  3】和兒子們一起住進養老中心,還適應嗎?

  4樓的一個套間,面積36平方米,裏間挺寬敞,兩張單人床拼成了一張大床,又擺了一張小床。

  沈奶奶和小兒子睡在大床上,大兒子睡小床。房間裏還有水池和馬桶。

  外間除了一張單人床,還有衣櫃、書桌。李爺爺説,桌子是從家裏搬來的,裏面都是孩子們要吃的藥,還搬過來一個微波爐,加熱餐食方便些。

  “這個床有點硬,而且有點高,睡得不太習慣。”李爺爺説,家裏是棕繃床,更為營造家的氛圍,他把家裏的床單都用上了。

  住在機構裏,需要時間適應,但是總體來説,夫妻倆輕鬆了些。

  “一有需要,我就按零,專業的護理人員就來了,只要提要求,他們能幫的都會幫。”比如,喂飯,大兒子不認生,護理員幫忙喂飯胃口也很好,給兒子擦身的時候,護理員也能搭把手。一日三餐都準時送到房間。

  “省去做飯,讓我們有了更多陪伴的時間。”沈奶奶在照顧兒子方面,堅持親歷親為。“人還是要動一動的,趁我們現在還動得了,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前幾天下雨,洗的衣服幹不了,沈奶奶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了一嘴,很快,簡易的烘乾機就安在了走廊裏。

  住過來的時間不長,沈奶奶説還有點想家。

  趁著回家拿東西的機會,李爺爺會在家裏轉轉。沈奶奶還惦記著她種了一院子的花。

  未來如何,現在他們沒想太多。

  “希望這裡長長久久地開下去,能讓我的兩個兒子有個安身的地方,那我們就放心了。”沈奶奶説。

來源:錢江晚報    | 撰稿:楊茜 通訊員 胡杭軍 柳景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