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之前,10條地鐵軌道,會嵌入杭州的各個角落;
再過5年,坐城市軌道交通,從杭州到海寧、柯橋,一小時足矣;
10分鐘步程內,就有健身地場;散步500米,就有足球場大小的綠地……
翻看分別涉及15方面的杭州市新修編城市總規,從各個方面為杭州今後的發展畫下了藍圖。
相比修改之前,新的總規有哪些特色?它的修訂背後有什麼故事?我們請來參與總規修訂的杭州市規劃局局長張勤、總規劃師楊明聰等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來一一解讀。
中心區城市人口400萬:
向副城和組團集聚
杭州近幾年的人口增長速度,確實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2012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880萬人,已突破現行總規確定的2020年的820萬。規劃區常住人口632萬人,接近現行總規確定2020年的650萬。
按規劃預測,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000萬人。2020年規劃市區常住人口規模74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城市人口400萬人。
如何消化這麼多的人口,辦法是通過加快副城和組團的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人口向副城和組團集聚。杭州此次新增了3個城市副中心——大江東、城西科創、城北。它們的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配套都會豐滿起來,居民再也不用跑到擁擠的市中心來讀書、看病。有了副城的解壓,本已飽和的主城區也會緩解不少壓力。
新增30平方千米建設用地:
優先安排在軌道站點500米內
2020年規劃中心城區建設用地430平方千米,相比現行總規增加30平方千米。
市規劃局楊明聰總規劃師介紹,這來之不易的30平方千米建設用地,會優先向大江東、城西科創等重點地區傾斜;還會向綠地、居住、公共服務等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設施傾斜,同時,增量用地優先安排在軌道站點500米範圍,實現TOD的開發模式。
大拆大建的建設模式,以後會逐漸遠去。
劃定開發邊界:
禁建、限建、適建設立“三區”
作為全國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試點城市,杭州率先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劃定“三區四線”。“三個區”指禁建區55%,限建區10%,適建區35%。防止城市無序蔓延,引導建設用地從“量”的擴散轉向“質”的提升。
禁建區和限建區加起來,被稱為“生態保育空間”,由基本農田、水源保護區、大公園以及近郊供休閒娛樂區域等組成,形成城市的生態屏障。未來,中心城區每人平均綠地與廣場用地16.6平方米,逐步達到半徑500米範圍能見到不小于5000平方米、半徑300米範圍能見到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綠地。
擁堵之困如何破局:
地鐵從171千米到400多千米
“堵”是杭州的心病。怎麼治?杭州將從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兩手抓。
對外交通,這次總規修編首次提出“一心八射”城際軌道交通網,形成連接海寧、桐鄉、德清、安吉、臨安、富陽~桐廬、諸暨、柯橋的8條城際軌道交通網,構建都市經濟圈1小時通勤網路。2020年前建成杭州至臨安、富陽、海寧、柯橋4條線路。
內部交通中,到2020年,建成10條軌道交通線,從原規劃的5條線171千米變為400多千米。爭取到2019年左右,實現地鐵由現有的3條線82千米,增加到5條線約190千米,初步形成軌道骨架網,分擔率佔城市總客運量的20%以上。
歷史文化、景觀風貌:
都要建立保護管理體系
在這次總規修編,歷史文化遺存和特色景觀風貌的保護也佔有一席——全面、系統地保護古城歷史環境風貌和歷史文化遺産,把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杭州段)、臨安城遺址、良渚遺址等保護規劃內容納入總規。
西湖景觀風貌區的建築高度、體量、色彩和形式,都提出更明確的要求。另外,將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範圍納入紫線(文物保護區)。
杭州市規劃局局長張勤告訴作者,杭州在文保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今又成了“雙世遺”城市,保護歷史文化的責任更任重道遠。
醫療文教:
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醫療:建成4~5家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或專科醫院。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
文化: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以及南宋皇城遺址公園區域博物館集聚區”和“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集聚軸”博物館群。
教育:開辦社區學院(校),各區建1所培智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濱江、下沙、小和山、蕭山科技城、倉前、大江東、之江等高教科研園區。
供水:實施千島湖配水工程,保證“通水之日就是用水之時”。新建閒林水廠,擴建仁和水廠、濱江水廠、蕭山南片水廠和江東水廠等。
防洪排澇: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構建“安全、低衝擊”的雨洪系統,加強堤防建設,完善東、西苕溪防洪工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中國網浙江新聞 » 穩健+避險 中産更需要優質不動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