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餐飲的搭配,突然不“香”了。據溫州晚報報道,近期,溫州街頭一家“機器人面吧”試開業就遭遇滑鐵盧,人氣慘澹入不敷出,即便放出“免費吃麵”的大招也留不住客人,現已陷入倒閉危機。
機器人進入餐飲行業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比如機器人刀削麵已經在網上紅了好幾年;一些中央廚房,機器與人工智慧的介入也算小有成就。但是像這家店做得如此徹底,從和面到壓制面再到煮麵一條龍全部用機器取代還比較罕見。
照理,這是個不錯的噱頭,科技與餐飲的搭配組合充滿想像力,前景誘人,大有可為,可插上人工智慧翅膀的“機器人面吧”何以沒能飛起來,這裡面就值得探究了。
影響生意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地段、人流、味道都可能導致生意清淡,未必就是機器人造成的。但消費者有顧慮也是事實,機器人手藝怎麼樣,口味怎麼樣,食品安全能不能做到位,都讓消費者疑慮重重。
相比于其他行業,餐飲與人工智慧的融合門檻看似不高,卻恰恰可能是比較難取代的一個領域。影響味道的因素實在太多,同一份食材、配料,不同的做法完全可能産生兩種味道,烹制方法、烹制時間、火候的掌握都可能影響最終的味道,傳承數千年積澱下來的厚重歷史和底蘊豈是那麼容易用程式、指令和機械複製的。麵店已經是相對比較容易突破的一種熱食了,依然面對這樣的挑戰,可想而知要讓市場完全接受的難度有多大。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手工面手工製作,灶臺前的忙碌總是能引發大家美好的回憶,挑起大家的食欲,這是機器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將自己的味蕾交給冰冷的機器,這面也就變得“冷冰冰”的,這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
長遠來看,餐飲行業總要面對人工智慧的深度挑戰,人工智慧攜技術、標準化等重寶,傳統人工則手握風味、個性化製作底牌,兩強相遇誰能勝出,最終還要看兩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合,取長補短。
這也提醒大家,步子不能邁得太快。相信不止一家店盯上人工智慧,在這片藍海裏,已經有不少人磨刀霍霍等著加入,可若是脫離現實只求技術上的亮眼顯然是不可取的,一擁而上更是要不得,接受新事物需要時間,信任需要慢慢建立,感情也需要慢慢培養,這都是水磨功夫急不得,不妨等一等,等等人心慢慢靠攏。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高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