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際,呼吸道傳染病高發,不少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孩子們生病發燒讓人心疼,但有些場面更讓人於心不忍:一些醫院不時有中小學生邊輸液邊寫作業,甚至還有醫院開闢了“兒童輸液學習區”。有些“苦心孤詣”的家長,私家車和露營裝備也派上了用場。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的病房”,有人對這一幕進行了總結。當然不是表達贊同,恰恰相反,覺得有些殘忍,也有些荒誕。教育之“卷”,已經“卷”進了病房,“卷”得連孩子生病休息的片刻時間,都要拿來刷題寫作業?對比我們小的時候,不少人盼望著能生幾天病,除了可以吃上橘子罐頭,還能從課業中抽離出來,享受幾天“假期”生活。雖然難免會耽誤課程,但是康復後補一補也就趕上進度了。
生病期間人會發燒、頭暈、乏力,躺著都嫌難受,別説進行複雜的腦力活動。孩子病了,需要的是及時有效的治療,是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一邊點滴在滴滴答答,一邊還得和單詞、函數鬥智鬥勇,這絕對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
真的有必要這樣嗎?少做一張卷子,放慢幾天進度,天就塌下來了?邊輸液邊做題,病的只是孩子嗎?
哪個家長不心疼自家孩子,誰又願意把病房變成書房。但是心疼歸心疼,一想到自家孩子要比別人落後一週的進度,一想到人家在全速前進,自己卻因病“躺平”,那股不甘心就戰勝了心疼。當然,也有家長有苦衷,“學校白天作業那麼多,晚上還有家庭作業,這些都需要孩子補出來,請假一天就會積攢很多作業。家長也知道孩子需要休息,但這些作業怎麼辦?”
其實,邊輸液邊寫作業刷題,問題的內核仍然是教育內卷這個老話題,是某些學校、家長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等綜合原因作用下的結果。教育的氛圍和取向如何,某種程度上是整體社會發展水準、發展理念的再體現。在經濟社會都強調高品質發展的當下,這種焦慮滿天飛、消耗式競爭的內卷教育,真的需要改變了。
正如有網友説,“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為支撐,關於未來的一切設想都是空。”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前不久,青島有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的高情商發言刷屏了,“我兒子是學渣,但我依然相信他會有個美好的未來”。11月25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官方公眾號“首都教育”發文,提出“一切以孩子身體為重!學生患病期間作業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分晝夜的刷題或許能讓孩子在考試中拿到一個想要的分數,但是在人生這條長路上,一個人走多遠,可能真的不是多刷幾張卷子能決定的。
孩子們不該成為教育焦慮的受害者,起碼在他們生病的時候,有權利好好地休息。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逯海濤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