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綠水與青山,不負時代與人民。生態文明是人民幸福的鮮明底色,是我們對“詩與遠方”的心中願景,亦是不懈奮鬥的民生目標。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相得益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雙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足以彰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呈現出全局性的歷史轉變。
留住鳥語花香,答好生態“綠色答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厚植生態優勢,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底色”。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努力建設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破除生態危機,從宏觀角度來講,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從微觀角度分析,生態之於社會發展的意義已進入關鍵時期。
守護綠水青山,答好制度“綠色答卷”。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走好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在制度建設中為生態文明發展搶時間,把“綠色壁壘”深深地嵌入社會前進發展的肌理之中,制度建設需要規劃設計的更為週密,這是一項極為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腳踏實地,依據生態環境治理中呈現的實際來構建體系,切忌操之過急。
長鳴生態警鐘,答好意識“綠色答卷”。持續改善環境品質,需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堅持問題為導向,深入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需咬住問題不放鬆。提升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公眾的主體參與性和互動性,充分發揮出大眾的“主人翁”精神,這樣才能切實將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上,樹立長遠發展的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運用好生態文明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這兩把“戒尺”,才能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鑄造出牢不可破的綠色屏障。
事不避難者進,在新征程上,越來越多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我們腳下的土地,保護我們頭頂的天空,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著所以自己的力量。厚植生態文明發展的理念,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守護好“美麗中國”,更需要久久為功。用純凈綠色裝點新時代之夢。是每一代人的共同心聲。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金良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