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花錢買健康勢頭越來越盛 健康消費新藍海該怎樣入局
發佈時間 | 2024-05-17 09:59:05    

  浙江健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中心負責人李陽明顯感受到,這兩年,花錢買健康的勢頭越來越盛。他所在的企業頻頻“闖”入大家的視線,家用血糖儀、血壓計、額溫槍等健康産品的訂單不斷“飛”來。“像一陣風,漸漸地就颳起來了。”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健康消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健康消費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新鮮詞彙一度引發熱議。這項頂層設計,順應了百姓的需求——市場上,健康生活類小家電走俏,健康飲食受追捧,醫療旅遊前景看好。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的健康産品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走進千家萬戶。

  4月底,央行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居民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中,醫療保健佔比26.3%,居第二位。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同一項調查中,醫療保健項目佔比28.4%,居首位。

  健康消費的風,吹來了新穎的生活方式,但一些新問題也隨風而至。近期,我們走近普通消費者、醫療企業和學者,近距離感觸健康消費這股新風。

  “脆皮青年”愛上中醫養生

  今年年初,剛退休的周先生跟風買下第一塊運動腕錶時,還要視頻連線在外地工作的女兒,請教她怎樣操作。幾週後,周先生已玩得很溜,還給老家的父母也買了運動腕錶。“有助於健康保障,為什麼不多買一份?”被問及越來越多的類似花費是否值得,周先生篤定地回答。

  研究消費領域多年的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主任肖亮,形容健康消費“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消費者為了保障健康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過程中發生的支出,都可算健康消費。”他説,健康消費橫跨一、二、三産業,既包括基本的健康醫療服務,也包括“網際網路+醫療”、可穿戴健康産品和線上體育服務等新型消費方式。

  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3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顯示,全國居民每人平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460元,同比增長16%,佔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2%。

  浙江省中醫院醫務部副主任葉文怡發現,這些年,醫患之間的溝通有一些小變化。“除了疾病的諮詢之外,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意識。比如,更關心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她的直觀感受,一定程度上在省中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平臺上得以體現。記者從省中醫院微信公眾號進入該平臺,發現除了日常掛號、配藥、檢查報告查詢等服務專區,醫院開發的養生茶飲、預防方等模組頗具人氣,目前已有30余种醫院自行開發的養生類健康産品線上配售。消費者線上上填寫“是否中醫藥過敏”“是否有疲勞”等幾個問題,系統初步判斷適合所選茶飲後,才可以購買。這些來自公立醫院的健康類産品,受到養生族群的追捧。

  浙江省中醫院網際網路醫院上的養生茶飲、流感預防方等模組頗具人氣。拍友 祁驥 攝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能夠注重預防、養生,這是一種更立體也更科學的健康觀念。”葉文怡頗為欣慰地告訴記者。

  週末,古色古香的杭州河坊街上,百年胡慶余堂人氣挺旺。一張精心設計的海報上,印著“老字號新食尚”的口號和一系列包裝時尚的膏方介紹。胡慶余堂名醫館館長鄭小樂告訴記者,這幾款養生膏方,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現在非但沒有過時,還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記者偶遇了自稱“脆皮青年”的90後南京遊客小張,她和同伴安排的這趟杭州特種兵週末遊裏,胡慶余堂是“打卡清單”上重要的一站。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做足了功課,買了幾盒有美容祛濕功效的玉仁玫白膏後,再到邊上的胡慶余堂咖啡館買一杯陳皮紅豆拿鐵。“現代人和古樸的養生理念相遇,本就是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她告訴記者。

  “脆皮青年”是網路流行詞,是部分年輕人對身體或心理狀況不佳、容易受傷的自嘲。這個流行詞也進入了肖亮的視線。在他看來,近幾年消費群體已經有明顯變化。“保健、養生的主體,已經不局限于上了年紀的人,或是有基礎疾病的人。”肖亮説,老齡化趨勢、慢性疾病的年輕化趨勢等,都在日益強化人們的認識:健康非常重要。

  肖亮認為,健康消費的新需求也促使相關市場不斷外延、細化,包括運動、睡眠、飲食、美粧等多個維度。“多重因素驅動著市場的轉型升級。未來,健康産業有可能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柱。”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對各類健康産業提供政策支撐,到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

  搶風口助産業迎風生長

  當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諮詢、養生産品“聞風而動”時,多地因勢利導,鼓勵並培育健康消費的良性發展。

  健康産業是浙江省重點培育的八大萬億産業之一。《浙江省健康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健康産業總規模、增加值分別突破1.5萬億元、6000億元,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6.5%。

  針對浙江中醫藥、生物醫藥等大健康相關産業發達、山水資源豐富等特色,今年4月,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出臺的《2024年省促進消費十件實事》中提出:拓展康養服務消費,提升中醫藥膳等傳統養生服務,拓展森林旅居等新興康養服務,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浙江老年人口多,養老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政府部門應當鼓勵企業適老化産品的研發生産,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更有效匹配。”肖亮表示。

  今年初,健康消費被寫入溫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溫州將聚焦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在優化商業綜合體佈局、改造提升城市商圈(街區)的同時,大力發展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溫州市區南塘中醫藥特色街區舉辦的活動頗受消費者歡迎。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在溫州市科技局生命健康産業鏈專班,記者看到一份溫州市生命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規劃討論稿,十幾條未來賽道上,從上游的材料設備、研發創新,中端的藥品製劑、醫療器械製造,到下游的醫藥流通、終端應用,都做了相關規劃。

  “溫州民營經濟發達,又有比較完善的醫療基礎,健康消費這陣風一吹起來,生命健康産業就到了迎風生長的時候。”生命健康産業鏈專班負責人告訴記者。

  位於溫州市龍灣區的中國眼谷是眼健康新型研發機構和産業平臺,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與龍灣區政府共建。中國眼谷目前有200多家企業入駐,在專業醫療資源的幫助下,園區生産出不少健康養生産品。

  記者看到,園區裏有各類造型新穎的護眼燈,很多是在眼科專家指導下生産的,能生成最適合人眼的室內光源;相關企業通過與眼視光醫院的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含有中藥成分的網紅産品熏蒸眼罩……

  “我們的産品大部分直接進入消費市場。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的産品生産過程有專家指導,能買得更放心;對企業而言,這也是增加市場競爭力的籌碼。”中國眼谷創新中心商貿推廣部副總監任全説。

  企業勇於搶佔風口,市場也用扎紮實實的數據回應了企業的期待。

  “今年以來,我們健康類産品銷售額已經達到2.3億元。”李陽表示,當前大健康市場相關産品競爭激烈,公司正採取差異化、多元化發展策略,以匹配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

  鄭小樂告訴記者,隨著中醫産品日益深入日常生活,胡慶余堂正在加快研發藥茶、藥膳、中藥面膜、熱敷貼等新興品類。“中醫生活化要順應消費者的意願,讓這些健康類産品能夠覆蓋各個年齡層。”

  在肖亮看來,休閒旅遊、文體健身、體醫融合等也可以納入健康消費的範疇。如今的浙江,“健身過節”正在成為新時尚。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02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可穿戴智慧設備、體育娛樂用品、中西藥品零售額增速分別達到80.1%、19.6%和超過10%,增速均較快。

  貼“健康”標簽馬虎不得

  “網上購買的産品,不知道怎麼辨別真偽。”“健康産品的功能介紹越來越噱頭,哪些對身體真正有效?”“健康産品越貴就越好嗎?”記者走訪過程中,不少消費者表達了擔憂。

  健康消費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産業,確實面臨“成長的煩惱”。

  浙江—加拿大轉化視覺認知聯合實驗室主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視光診療中心副主任周佳瑋教授,其團隊擅長視覺功能的精準評估,經常受邀為各類企業開展健康照明與顯示、視覺認知等方向産品的測試服務。“比如,健康産品的有效性怎樣評估?商家是否會誇大其詞?到底哪些健康産品是大眾真正需要的?這些都不容忽視。”他説。

  在周佳瑋看來,把生命健康和大眾消費結合在一起,馬虎不得。“産品的健康屬性,需要針對用戶和具體功能開展科學研究,方案設計、倫理評估、數據採集、報告分析等,缺一不可。”周佳瑋建議,市面上合規流通的健康産品,哪怕是一片幾塊錢的眼貼,嚴格來説,都要在實驗室裏“過五關斬六將”,才能被貼上“健康産品”的標簽。

  “目前,健康消費整體的流通渠道、體系以及行業監管有待進一步完善。”肖亮認為,需要進一步建立規範、有序、放心的消費途徑。同時,市場監管和相關政策對電商平臺、商家的約束尤為重要,盡可能在源頭上杜絕問題。

  當前,人工智慧與醫療健康的融合步入發展快車道。可以預見,未來健康消費將實現爆髮式增長。對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不斷升級的健康消費需求,為“AI+健康”、生物科技等産品和服務創造了更多可能,但社交網路上,不少此類産品也受到了“智商稅”的質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健康消費,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就建議,一方面,應當積極拓展“網際網路+醫療”、可穿戴健康産品和線上體育服務等新型健康消費,加大對人工智慧醫用設備等産品的研發力度;另一方面,企業要守住醫療健康安全底線,提供高品質産品和服務。

  放眼未來,做大做強健康類消費市場,提升消費者健康素養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保健品向來是投訴最多的領域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的健康素養不夠,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上當受騙。”肖亮建議,將醫療健康相關課程納入義務教育,從小培養科學理性消費意識,打造全社會健康消費環境。

  周佳瑋也認為,健康市場是一片藍海,但大眾消費應該理性,首先評估是否有用。“這個時候,更多的專業醫生應該參與,進行科學測試、開具實驗報告,為消費者健康保駕護航,為健康消費的發展提供助力。”

  專家觀點

  激發更新動能

  肖亮

  健康消費指用於改善身心健康狀況或降低健康“折舊率”的相關開支,其範圍不僅包括以疾病治療為主的基礎型健康消費,也包括以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發展型健康消費。當前,健康消費呈現出四大發展特徵:從被動消費向主動消費迭代,從單一醫療醫藥消費為主向多元化健康消費內容迭代,從個人消費為主向家庭消費場景迭代,從關注身體健康向關注身心健康迭代。

  浙江具有發展健康消費的良好基礎。2023年全省居民健康消費素養水準為41.54%,總體水準較高。浙江在基本醫療、公共衛生、醫療保障等方面基礎紮實,且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大健康核心産業的規模總量、發展速度和創新産品數量等指標居於全國前列。此外,浙江還是全國道地中藥材主産區,近年來戶外運動、生態美粧等新興健康産業發展迅猛。

  目前,浙江健康消費仍存在部分堵點痛點。如居民主動健康消費意願不足、優質健康商品和服務可及性偏弱、規範有序的放心健康消費環境尚未形成等。

  未來要激發健康消費更新動能,建議持續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支援社區打造“智慧健康家庭”樣板,培養居民健康理念、技能和行為習慣;動態編制大健康産業目錄,支援在科技、稅收、用地、資金等方面給予目錄內企業政策傾斜;強化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形成商家規範經營、群眾放心消費的理想新局面。

  (作者係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寧 周林怡 王艷瓊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