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3日,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南下廣東學習考察。浙江和廣東都有著改革開放的深厚基因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追求,在攜手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目標同向、精神契合、紐帶相連。
一路走來,代表團成員思想“破冰”、觀念“突圍”,在對比中找差距,在學習中取真經。滿滿兩天的行程,代表團帶回浙江的,是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勇當先行者的諸多啟示。
産業環境:超前眼光佈局新質生産力
深圳灣畔、南山腳下,低空經濟騰飛。
步入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就像進入了一個無人機博物館。展廳一側,是公司成長的“時光長廊”。
從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模組起步,到專為航模愛好者開發的多旋翼飛行平臺,再到風靡一時的消費級航拍無人機,大疆的産品已經升級為應用於農業、安防等領域的智慧飛行器。
代表團成員在感嘆黑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更為當地的戰略眼光和完備産業鏈所折服。
作為新質生産力代表,今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然而,深圳早在2011年就開始佈局無人機産業,進軍低空經濟賽道。
當時,無人機是深圳的“四大未來産業”框架下的細分産業之一。按照政策,2014年到2020年間,其與海洋電子資訊、海洋高端裝備等産業分享深圳市財政每年10億元的補貼。
隨著大疆等鏈主企業發展和政府配套政策加持,鏈上企業紛紛來深圳尋機。如今全市擁有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2023年産值達到960億元,生産的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全球佔比為70%和50%。
低空經濟能夠在這裡先行一步,是國家、城市和行業同頻共振的結果,是政策、産業和市場共同發力的耦合。這背後,彰顯著廣東搶抓機遇的速度和能力。
直面差距,這提前十餘年的佈局,將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傳導至代表團成員身上。參觀結束之際,展廳擺放的技術宣傳冊被拿空,什麼叫“戰略眼光”引發深思。
同在南山區,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的混元大模型也引得代表團成員駐足良久。
在騰訊三樓展區,工作人員在混元大模型的展示機上輸入“欲把西湖比西子”。5秒鐘後,系統生成了一張AI圖片,竟是夕陽下于杭州西湖泛舟的唯美景象,堪稱“信達雅”。
代表團成員紛紛拿出手機,掃描“混元助手小程式”進行各種測試,或向AI機器人提問,或讓其生成圖片。“這簡直就是小程式版的ChatGPT。”現場有人感嘆道。
不論是騰訊的混元、阿裏的通義千問,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爆發是技術迭代的結果,這些新技術都將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
什麼樣的發展思路塑造出什麼樣的産業環境。
今年,廣東“新春第一會”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不久後,廣東發佈五大未來産業集群行動計劃,瞄準未來電子資訊、未來智慧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領域,培育發展新經濟增長點。
十餘年前的無人機産業與當下的大模型,詮釋著相同的發展邏輯——培育新質生産力不在朝夕之間,但時間不等人,發展更不等人。
廣東用超前的眼光和果斷的執行力展示了敢為人先、勇闖新路的進取精神,並用這種精神錘鍊著更新更強的産業環境。
離開深圳前,涌金君偶然看到令人驚喜的一幕。在代表團下榻的賓館,一場世界浙商深圳論壇暨低空産業研討會正在籌備。
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告訴涌金君,這是一場匯聚世界前沿科學、未來産業、新興技術、新商業模式分享的盛會,尤其聚焦新質生産力展開了頭腦風暴。
搶抓新質生産力發展機遇,浙江不甘落後。
創新環境:成為人才脫穎而出之地、嚮往集聚之地
觀察一地發展,有很多側面,創新最受矚目。
行至廣州國際生物島,鐘南山院士站在廣州實驗室前,國之大者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我國首臺國産商業場發射透射電鏡TH-F120、超快PCR儀、全自動微流控外泌體提取、純化及富集一體機……步行在一樓展廳,各種創新碩果陳列其間。
2021年5月18日,廣州實驗室正式掛牌,是全國唯一一個生物醫學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去年春天,廣州實驗室牽頭組織研發的單藥3CL靶向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來瑞特韋片獲批上市,是國際首款無需聯用利托那韋的擬肽類3CL靶向新冠治療藥物。
這些成果為中國乃至世界醫學帶來革命性改變,支撐它們的是由鐘南山院士領銜的人才團隊。這裡匯集了近20位院士,整合廣州醫科大學、生物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共闖科研“無人區”。
“廣州實驗室吸引大批人才的同時,我們還依託新舉國體制,整合聯動了全國範圍內的科研人才,實現了科技創新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廣州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正在研究用AI技術建立千億參數基座大模型,用演算法為各類呼吸疾病診防治提供解決方案。
與廣州的厚重相比,在深圳又能看到另一種創新與人才的互動模式,傳遞出自由、開放的氣息。
深圳和香港之間,有一條深圳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坐落在河畔。這個面積僅3.89平方公里的園區,不僅引來了中央政策的頻頻“青睞”,更成為很多港澳人才“夢開始的地方”。
在這裡,工作人員分享了一個深港雙城記的故事:去年10月,河套合作區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專線正式開通,64歲的香港科創人員劉振韜,每天穿梭在深港兩地的辦公室,享受“半小時科研圈”帶來的便利。
這輛巴士,不僅串起深港兩地交通,更駛進香港人才的心坎。一直以來,香港具備國際化的頂尖人才,卻缺少産業化的配套能力,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兩地搭起了橋梁,讓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資源、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實現“雙向流動”。
截至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已引入160多個優質科研項目,7家世界500強研發中心,匯聚1.5萬餘名科技科研人才。
如何打造人才嚮往之地,是浙粵都在探索的問題。今年浙江的“新春第一會”提出,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釋放出求賢若渴的強烈信號。
以高能級平臺吸引高水準人才,以高水準人才驅動高能級科創。廣東超常規佈局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的魄力,以及對人才的重視與吸引力深深打動了每一位代表團成員。
“廣東的高能級科創平臺和創新全鏈條生態建設,值得浙江學習和借鑒。”有代表團成員感慨,近年來,浙江舉全省之力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推進“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建設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邁出堅實步伐,仍需努力。
改革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在各領域的改革一直是全國典範。
當前,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進一步改革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廣東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改革領域,浙江同樣是優等生,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提質增效是此行的重要目的。
考察首日下午,代表團就來到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走進“數字廣東”展廳,深入了解數字廣東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粵省事、粵商通、粵智助、粵政易……一個個“粵系列”産品的出現,極大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更方便了人民群眾辦事。
全國首創的“粵復用”,實現了數字政府優秀應用成果快速推廣和復用,各級政府部門可根據業務需求,採購平臺上的優秀應用。上線一年來,該平臺節省財政資金超14億元,避免了重復建設的浪費與低效。
考察中,一個小插曲頗為有趣。廣東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主要負責人在一頁展示中將浙江作為標桿。“我們一直在汲取浙江數字化改革中的經驗,轉化為廣東實踐。”
代表團成員的掌聲裏,更多是欽佩——改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仍能眼光向外,保持學習姿態,不斷提升改革水準。
行至深圳,特區的改革效能讓代表團成員大開眼界。
在深圳南頭半島,有一片年輕的“改革試驗田”,它的名字叫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此為圓心,半小時可達香港、澳門、珠海、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區位無比優越。
論區域面積,前海擴區後也不過120多平方公里,但論經濟體量,去年GDP已達到2464億元。
在前海,代表團成員感受到,當地對改革的熱情和期盼,猶如深圳特區成立之時的那份激情和勇氣,從未改變。
2023年,前海新推出創新成果86項,新增全國複製推廣12項,在中山大學發佈的自貿區制度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居榜首,尤其在“政府職能轉變”“法治化環境指數”兩個單項指數上遙遙領先。
當下,“特區中的特區”仍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懈追求更新的改革成果。“我們制定了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招引培育全球前50、中國前20的金融、商貿物流等全球服務商,出臺全球服務商集聚發展若干舉措,從落戶獎勵、租金補貼等10個方面給予支援。”工作人員現場介紹。
處處感受改革,時時萌發感悟。“高站位、寬視野、大格局!”代表團成員感言,改革永無止境,浙江的改革同樣要放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場景中去謀劃,將省域發展融入國家戰略,經濟大省切實擔起勇挑大梁的重任,創造更多浙江經驗。
以“人”成事,靠“闖”探路,用“幹”説話。南下之行解放的思想、學到的經驗終將轉化為之江大地上的實幹拼搏,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征程上熠熠生輝。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世琪 金梁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