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多地探索培育大學生鄉村醫生 讓2.0版村醫留得住幹得歡
發佈時間 | 2024-03-26 08:21:16    

   鄉村醫生是村民的一道“健康屏障”,也一直是醫療衛生服務“強基層”的目光聚焦處。

  中央編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五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編制保障工作的通知》,強調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編制實行專編專用、專門管理。前不久召開的2024年浙江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同樣被納入新一年的工作重點。

  一直以來,大學生村醫被視作充實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的重要力量,如何讓大學生村醫留得住、幹得歡,是當下需解決好的一項課題。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推出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定向招聘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註冊、“帶編上崗”,讓他們享有一系列職業保障。這些大學生鄉村醫生,也被稱為“2.0版”村醫。

  這項探索,湖州市南潯區、紹興市柯橋區、寧波市鄞州區、嘉興桐鄉、麗水青田等地都在開展。日前,記者走訪了其中一些地方,從多位大學生村醫的培育和成長中透視這一計劃為基層醫療帶來的切實改變。

  更新鮮的“人才血液” 逐步激活“神經末梢”

  早春的天氣有些反覆,一些基層衛生服務站點更忙碌了。“天氣一冷,心腦血管疾病、‘老慢支’等患者的情況就不太穩定。”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頔塘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賁卉比平時來得更早,門診的電子屏上顯示,上午的候診人數已經超過30位。

  “4位醫生、兩名護士還有一個藥師,現在我們的人手還算充足。”賁卉説。2015年,她作為湖州市南潯區定向培養的第一批有編制的大學生村醫到崗,那時的情形大不一樣——“衛生室裏只有我和另外一位新來的大學生,服務周邊將近1萬個居民。既是醫生,又是護士,還要兼任藥師,常常忙不過來。”

  沒有開展大學生村醫招錄前,鄉村醫生隊伍老齡化,知識、技術更新遲緩,執業醫師佔比低等情況日益凸顯。湖州市南潯區衛生健康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湯立宇回憶,配了許多新型診療設備,老村醫常常不會用;網上藥品採購、醫保報銷等需要通過電腦操作完成的工作,對高齡村醫而言更是難上加難。2016年,湖州市南潯區全區在職的202名鄉村醫生,60周歲以上超過六成,破解村醫後繼無人的難題已經迫在眉睫。

  “2007年,湖州市南潯區開始實施農村(社區)醫學生定向培養計劃。結果,第一批招錄的大學生一個都沒留下來。”負責基層衛生工作的湯立宇很無奈,“待遇不高,年輕人覺得一直在村裏沒有發展前景。”

  怎樣才能提升基層崗位的吸引力?那段時間,湯立宇做了很多調研,許多村醫認為,編制的保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穩定的職業預期和安全感,它不僅僅意味著身份的確認、待遇的穩定,還有更多評級、晉陞等職業發展機會。

  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的通知》,明確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將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統一管理。

  在政策引導下,浙江多地陸續開啟“村醫入編”的探索。2014年,《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專職醫生經定向培養或公開招錄並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後,納入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內管理,並於次年開始首批定向招錄。

  2015年,湖州市南潯區“帶編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村醫正式上崗。

  “帶編上崗”的初步成效是流失率的降低。湯立宇拿出一張表格,顯示著“帶編上崗”後村醫每年的到崗、留崗人數。2015年,20位大學生村醫畢業到崗,留下了15人;2016年到崗11位,留下了10人;2017年則是全部都留下來了。

  在一線工作的賁卉對這一變化的感受更加具體,她告訴記者,不僅僅是人員擴充,隊伍結構也穩定了,這對於村醫而言尤其重要。鄉村醫生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診治,他們主要負責慢病管理、健康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更需要和本地居民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這也是湖州市南潯區00後村醫王庭燕上崗後學習的“第一課”。“看到患者,就要想起患者家裏有幾口人、一個月配幾次藥,身上有沒有什麼老毛病”,而這種熟悉度是在長期的接觸、了解中增長的。

  匯入新鮮血液的“神經末梢”逐漸被激活。如今,湖州市南潯區206名定向培養的大學生村醫,已從老村醫手中接棒,隊伍重塑的成效初步顯現——2016年到2023年,全區在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醫生平均年齡從50.83歲下降到38.34歲,執業醫師(執業助理)佔比從13.93%提升至52.10%。截至2023年底,全區累計建立電子健康檔案452509份,建檔率83.03%,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67.06%。

  更靈活的“入編”機制 專班訂制共育人才

  “入編”是一套系統有序的機制,其實現往往需要多個機構和部門的合力。

  報名參加大學生村醫定向培養招聘的時候,袁天鴻還是一名高中生。2015年,紹興市柯橋區正式招收第一批定向村級衛生人才,高考招生錄取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聘工作“雙軌並行”,即招錄學生時就落實工作單位編制或崗位,並由財政提供學費補助。

  “有編制、給補助、還能分配到家鄉工作。”從小就有醫生夢的袁天鴻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順利進入項目委託培養的杭州醫學院,就讀于臨床醫學專業,現在已經成為柯橋街道黃社溇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

  和袁天鴻一樣,很多新一代的大學生村醫採取“專班訂制”模式。紹興市柯橋區與杭州醫學院達成合作,湖州市南潯區則與湖州師範學院簽署地校協同培養戰略協議委託培養。“先是去紹興市中心醫院柯橋分院輪轉學習一年,之後在紹興市中心醫院醫共體總院完成為期兩年的規培。”紹興市柯橋區衛生健康局基層婦幼科科長朱明明介紹,新一批培養的大學生村醫在上崗前需要接受系統化的學習培訓。

  一方面,由地方與醫學院校合作,保障醫療衛生人才來源的“數質穩定”;另一方面,當地機構編制部門盤活存量編制,動態調整,保證新村醫有序“入編”。

  “確保到2025年每家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至少有1名在編大學生村醫,實現村級梯隊不斷檔。”這是湖州市南潯區為這一專項計劃定下的目標。“編制資源很緊張,但是各個部門都配合國家政策傾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湯立宇告訴記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數量始終在動態調整。

  浙江省鼓勵以縣(市、區)為單位,結合縣域醫共體建設,根據基層現階段服務工作量增長情況、服務人口數量變化等動態調整編制。同時,根據具體轄區的服務人口、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數量、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數量等分配編制名額,為定向培養的新村醫提前預留空間。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我省多地在探索“縣聘村用”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用這一更靈活的“入編”機制解決村醫的身份、保障問題。

  朱明明解釋,對大學生村醫實行“縣聘村用”,縣域公開招聘,鄉村醫生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執業,而他們的工資、保險和福利待遇由縣財政保障。這樣一來,編制在縣域內統籌使用,能進一步提高編制資源使用效益,且便於鄉村醫生的一體化管理,縣域內醫療機構能夠更加緊密和統一。從2015年至今,紹興市柯橋區已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285人,其中,192名已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在全省層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總量也在動態調整,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數據,至2022年底,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定編制數93245名,比2020年增加3184名,全省每萬常住人口核定基層人員編制達14.6名,這在全國處於較高水準。

  再把目光投向全國,不少省份都在積極創新編制管理的新路徑。比如安徽省、重慶市建立鄉鎮衛生院編制“週轉池”“編制池”,收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空編崗位放入縣(市、區)裏的“池塘”,根據實際按需分配;湖南省將鄉村醫生分三級管理,招聘第一等級的鄉村醫生納入編制;貴州省推行需要定期考核決定是否續聘的“員額制”……

  不難發現,在提升編制保障的共識之下,全國各地打開基層編制門檻的同時也設置分級管理和定期考核制度。對於“2.0版”村醫而言,編制僅僅是個起點,它是“留下來”的原因,現在他們更要思考,如何走得更遠。

  更多元的培育提升 助力村醫長遠發展

  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本身也是一套人才培養的機制,湯立宇説:“把人招來之後,我們更要考慮新村醫的長遠發展。”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大病不多見,小病多且雜”是普遍情況。在採訪中,多位大學生村醫都提及上崗之後臨床經驗不足,且在基層難以提升專科能力。

  “醫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秦江梅曾針對大學生村醫專項計劃提出建議,衛生健康部門應加大大學生鄉村醫生的繼續醫學教育資源供給,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不斷提高鄉村醫生醫學綜合能力和實踐技能,為其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創造條件。

  從長遠來看,解決編制並不是留住鄉村醫生的最重要因素。朱明明告訴記者,如果職業發展受限,這些年輕的醫務人員更容易流失,他們為此也在打造一個多元路徑的培育提升體系。

  自2018年以來,浙江連續開展國家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主要針對基層骨幹全科醫生、臨床醫生和鄉村醫生等,組織開展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培訓內容重點加強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和實操能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應急處理能力,中醫適宜技術等方面的服務能力。

  朱明明介紹,紹興市為此設立人才建設專項資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每年業務收入的3%至5%,用於單位人才引進和職工學歷提升、進修培訓、繼續教育。同時,市裏出臺文件明確村級衛生人員定期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機制,村級衛生人員每3至5年前往上級醫療機構免費進修學習3至6個月。

  湖州市南潯區則是推行“雙百結對工程”。依託健共體平臺,醫共體牽頭醫院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有100名主治及以上專科醫生作為帶教導師和10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含護士)結成了對子。

  賁卉就是結對對象之一。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她每週都會前往湖州市南潯區中醫院,跟隨湖州市名中醫張月琴學習。“導師坐診時我就在一旁觀摩、學習,遇到疑難病例我就能及時請教,老師也會及時答疑。”

  培育人才,不僅需要技能和經驗的增長,還要打通人才流動通道。在採訪中,幾位衛生健康部門負責人頻頻提及“流動”這一關鍵詞。定向委培的基層衛生人才不僅可以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之間流動,可以到上級醫院學習,擁有5年一次的調崗機會前往鄉鎮衛生院;也可以一步步晉陞專業技術職稱,進入縣級醫院工作。其中,表現優秀的人員在申報中級、高級職稱時都有優先評審通道。

  對於每一位大學生村醫個體,“流動”帶來了更清晰的成長路徑和更豐富的發展可能。王庭燕上崗的第二年,就考取了執業助理醫師資質,她每週參與湖州市南潯區衛生健康委組織的“空中課堂”和線下培訓,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計劃:儘快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之後在上級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爭取早日成為一名主治醫生。

  鄉村醫生“入編”是一項大工程。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莊寧曾對此解釋,它涉及地方的財政能力,以及政策瓶頸的突破,需要通過強化機制來逐步推進。國家衛生健康委也正在考慮將村醫的編制、身份問題,以及保障的政策問題,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的下一個階段計劃向前推進。

  近日,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在官網上公佈了2023年浙江省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補錄)的公告。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推出的99個村衛生室工作崗位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明確提供編制待遇,引導更多大學生鄉村醫生服務農村、紮根農村。

  延伸閱讀

  3年內,村醫進修3000人

  日前,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出臺《浙江省萬名基層醫生進修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計劃從2024年開始,通過3年時間,組織全省1萬名以上基層醫務人員參加進修(簡稱“萬醫進修”),其中一類針對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在崗醫生開展。

  進修對象: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在崗醫生,包括執業(助理)醫師和鄉村醫生。優先選派基礎較弱或從業時間較短的青年醫生。三年累計進修3000人次以上,政府辦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覆蓋率100%。

  進修內容:主要包括常見病、多發病的初步診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規範化管理,基層常用急救技術和適宜技術,婦女、兒童保健服務技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健康教育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等。

  進修要求:進修時長以掌握基本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為原則確定,三年每人累計不少於1個月。進修期滿由進修接收單位組織結業考核,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要求熟練掌握20種以上常見病診療技術規範,規範應用4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考核合格的由進修接收單位發放結業證書。

  (資料來源: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官網)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林曉暉 徐坊 徐添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