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印象中國>

城市文化空間“煥活”名人IP 遊客“深”臨其境

2024-12-17 16:53:09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冬日暖陽傾瀉小院,一群學生在濟南老舍舊居誦讀著《濟南的冬天》,盼著雪花覆蓋遠山。

“響晴的天、溫暖的光,這裡與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情景相映。”參加“冬讀響晴”讀書會的學生任晟瑋説,老舍舊居讀老舍,更有氛圍感。

12月初,濟南老舍舊居舉辦“冬讀響晴”讀書會,學生們現場誦讀《濟南的冬天》。趙曉 攝

濟南是老捨得“第二故鄉”,他在舊居寫下《大明湖》《貓城記》等百餘篇名作。老舍舊居資深講解員劉巧梅介紹,今年6月,舊居完成改造,陸續開展讀書會、話劇表演、圍爐煮茶、非遺手工體驗等文化活動,帶人們重返老舍文學“現場”。

“瞄準年輕客群,我們引入‘網紅’書店,推出老舍文創IP,把小院打造成集作家書店、文化展覽、主題文創等多業態為一體的沉浸式文化藝術空間。”劉巧梅説,很多學生走進院內,會忍不住放慢腳步,背誦老舍經典名篇,“在地”感受他創作時的所思所想。

“我喜歡讀老捨得《茶館》《濟南的冬天》,到老舍舊居走走,仿佛回到他生活的年代。”來自濰坊的高中生邵景騰對記者説,原以為老舍舊居以展陳文獻資料為主,參觀後發現這裡有很多新花樣,可以集章打卡、選購文創、製作拓印,成了老舍文化“體驗場”。

與老舍舊居緊鄰的濟南上新街擁有百年曆史,南北不過四五百米的長度,集中分佈了12處名人故居。公開規劃顯示,上新街片區將引入文創、國樂、非遺手作和老字號等,形成一條“沉浸式體驗”的藝術文化街區。分佈其間的名人故居將豐富業態和功能,以鮮活新潮的姿態“連結”青年。

“我們在保留名人故居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加固修繕硬體設施,同時將結合名人的研究領域,升級內部空間和業態。”上新街改造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房觀飛在受訪時説,以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的故居為例,未來計劃與山東省京劇院合作,打造演藝劇場。

“對於名人故居這類歷史文化遺址,年輕人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參觀和被動聽講解,而是想有更多參與感、互動感。”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孫小榮認為,名人故居不應只是一個“靜態空間”,而是要成為“活態場域”,滿足遊客“深度遊歷”的需求。

在山東淄博蒲松齡紀念館,遊客和研學團體絡繹不絕地走進聊齋主題VR沉浸式體驗空間。

“我們開闢了‘四面屏’裸眼沉浸區和VR閱讀樹幻境體驗區,以《羅剎海市》《聶小倩》等聊齋故事為創作原型,推出全景影片。”蒲松齡紀念館宣教文創科負責人孫麗莉告訴記者,借助5G、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紀念館更立體形象地挖掘展示聊齋文化,引眾多蒲松齡後世“知音”、《聊齋志異》書迷“深”臨其境。

孫麗莉透露,今年年底,蒲松齡紀念館與高校簽約合作,將利用蒲松齡和聊齋文化IP,開展文創設計比賽、文創産品開發,吸引年輕目光。

“名人故居+展覽”“名人故居+文創”“名人故居+書店”……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歷史名人資源豐厚,散落分佈的故居、紀念館深耕名人IP,營造沉浸式場景和空間,激發年輕一代的探知欲。

孫小榮建議,名人故居在活化利用的過程中,要打破“孤島”,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有機整合名人的故城、故事、故情,同時平衡好文化體驗與商業經營,以主題化、場景化、數智化手段,創造“小而美、美而精”的業態。“讓名人‘來到’當下、今人‘回到’過去,相互對話。”

在山東建築大學齊魯建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看來,名人故居告別單一的資料保存和展陳,通過文旅融合創造新場景、新業態,漸成一種流行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各地應把名人的生平、社會文化影響研究透徹,把活化利用的重點放在名人文化資源的挖掘、闡釋和傳承上,避免過度商業化。

【責任編輯:沈曄】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