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非遺進校園”公益入選聯合國非遺培訓案例
日前,2024年度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可持續發展”入選案例發佈會在京舉辦。經嚴格篩選和專家評審,在面向亞太地區徵集的200余個項目中,共有27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入選。中國美粧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設立的浙江省慈善基金會民族文化進校園公益項目“薪火傳承計劃”成功入選,成為全國唯一入選的企業基金會項目。
根據官方發佈的名單顯示,在亞太地區27個入選案例中,有25個案例來自中國。入選案例將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培訓中心案例庫,在國際培訓工作中使用,並適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這不僅是對花西子“薪火傳承計劃”的肯定,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非遺的國際傳播,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貢獻了中國色彩。
“薪火傳承計劃——民族文化進校園”是中國美粧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設立的浙江宜格慈善基金會,聯合涼山州教育基金會、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自2021啟動以來,一直致力於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2022年項目進入四川涼山地區,目前已面向涼山42所學校78410名學生,累計開展民族非遺文化教學5650小時,完成10項非遺校本教材開發,彝繡、月琴、阿都高腔、彝族口弦、朵洛荷、金江鼓樂、蹢腳舞、傈僳族火草織布等36項非遺技藝走進課堂。
項目開展4年來,通過民族文化課程開發和師資培訓、民族文化傳習室建設、民族文化藝術節展演、民族文化論壇和課題研究等系統化行動,有效提升了涼山地區非遺文化進校園的覆蓋範圍、影響人群,促進涼山地區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升了當地師生們的文化自信。
《“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中曾明確提到:一方面要加強青年非遺傳承人培養創新傳承人培養方式;另一方面,要推動非遺普及教育,鼓勵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加強非遺師資培養。
在實踐過程中,花西子品牌注意到,由於非遺師資的短缺,非遺傳承人教學規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為了更好地推動非遺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將非遺教育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2024年9月,“花西子薪火傳承計劃”創新性地發起“在校老師非遺教學培育計劃”,鼓勵和支援學校深入挖掘校內已有教師資源,擴大非遺教育教師隊伍,讓老師也可以成為非遺傳承人。
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推動非遺文化從“走進校園”向更加深入的“紮根校園”轉變,同時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據花西子公益團隊介紹,目前,“在校老師非遺教學培育計劃”已在涼山42所學校招募了23名老師作為首批培育對象。項目組將為其提供相關培訓和學習機會,並攜手本地傳承人師傅,一對一幫助老師提升非遺技藝水準。“希望通過“非遺傳承人+學校老師”的創新模式,讓更多在校老師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力量。”
原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克惹曉夫認為,通過“非遺進校園”等活動,構建學校教育與非遺之間的橋梁,不僅可以見證非遺教育的積極變革,也能看到其在塑造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中的重要作用,增強非遺保護與傳承的信心。
花西子“薪火傳承計劃”于2021年啟動,第一階段計劃在5年內將涼山14個民族的非遺文化開發成非遺進校園課程,並推廣至50所學校的非遺文化課堂,讓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在同學們的手中薪火相傳。此外,中國美粧品牌花西子也積極以産品為載體弘揚文化,不遺餘力地推動民族文化、非遺文化的産業應用,以文化反哺商業,再以商業滋養文化。從雕花工藝到定窯白瓷,從苗族、傣族、蒙古族印象系列,到今年的刺繡限定新品,花西子通過粧品,推動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大眾生活,煥活文化的全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