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熱”展現中國文化消費市場活力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觀眾們排著長隊、爭相一睹孝端皇后鳳冠的真容。這件1957年出土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地下宮殿的鳳冠,造型別致、工藝精湛,以其上飾有九龍九鳳而著稱。
近期帶火孝端皇后鳳冠參觀的則是受人們熱捧的鳳冠冰箱貼。
“早上七點多就開始排隊等待進館,還好搶到了。”北京市民林女士説,“兩款鳳冠冰箱貼,金屬款還能掃碼體驗‘為你加冕’AR特效。”
“冰箱貼熱”也是“博物館熱”的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將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作為打卡目的地,掀起感受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熱潮。
博物館文創産品走紅,反映了中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持續推動,也彰顯了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的活力和潛力。
據市場研究機構智研諮詢發佈的報告,2023年中國文創産品市場規模已達163.8億美元,增速為13.09%。
走進北京先農壇太歲殿,從隆福寺拆遷保護於此的天宮藻井在聚光燈的照射下璀璨奪目。這座經過比對修復、形制獨特的天宮藻井,是另一個爆款冰箱貼的原型。
創意十足、做工精細的天宮藻井金屬解構冰箱貼,由五層金屬材料互相吸附、可拆可合,頂層“星象圖”採用夜光材質,滿足了觀眾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能有新鮮的玩法。
“國慶假期後的一段時間裏,先農壇文創空間帶‘藻井’二字的文創産品幾乎都賣斷貨,引發了一波‘藻井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發展部文創負責人周海榮説。
面對觀眾的購買熱情,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引入了對天宮藻井金屬解構冰箱貼的網上預約機制,每天限量400個、每人限購1個。
如今,文化消費已成為中國人消費中不可小覷的一部分。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每人平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295元,同比增長10.1%,佔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1%。
“外形精美、內涵豐富的文創産品推動了文化消費的升級,得到有力保護的文化遺産也為這些文創産品開發提供了創作靈感和豐厚養料。”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文化景觀專業委員會委員張薦碩認為,“博物館文創熱”也反映出人們的文化自信在提升。
始建於明萬曆時期的北京萬壽寺,歷經明清兩朝的興修、擴建,形成了集寺院、園林、皇家行宮于一體的大型古代建築群。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萬壽寺進行了建寺以來的第五次大規模修繕,寺內的古建築、彩畫、造像等得到全面修繕,“萬壽郵局”文創空間也隨之開放。
“我們緊扣萬壽寺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館藏文物的福壽文化特色,以文創産品的開發豐富博物館文化的傳播方式。”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説,截至今年上半年,館內文創産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七八成。
乾隆時期增建的西洋門、記述乾隆皇帝為母親祝壽慶典擴建萬壽寺的乾隆禦碑亭、光緒時期山門殿頂彩繪的《青天流雲百蝠圖》……在“萬壽郵局”,這些文物中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提取,融入書籤、明信片、滑鼠墊、冰箱貼等文創産品的設計中。
拿起一枚流沙冰箱貼晃一晃,金黃的銀杏葉隨著流沙緩緩飄落,與古建一起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氛圍感。陳靜介紹,這是他們今年秋天推出的以西洋門、乾隆禦碑亭、古銀杏樹等為主要元素的秋日主題流沙冰箱貼,春天還推出了玉蘭折屏式冰箱貼,都受到觀眾熱捧。
走進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500多歲的金剛寶座頂部平臺上,具有印度風格的五座佛塔在塔前古銀杏樹的掩映下愈發古樸滄桑。
“這座金剛寶座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是北方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金剛寶座,也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館長黃一説,近年來博物館通過修補、塗抹製劑等手段延緩金剛寶座的“衰老”。
“我們最近聯合其他文博機構辦的文創市集上,爆款冰箱貼全部售罄,還創下近期單日遊客接待量紀錄。”黃一説,館內以金剛寶座塔、秋季銀杏樹和柿子樹等為原型的五塔寺雙層冰箱貼和五塔寺流沙冰箱貼很受歡迎,目前處於斷貨狀態。
在“博物館文創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文化文物單位、文化企業等都在加大對文創産品開發的投入。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去年在北京琉璃廠文化街設立“文創空間”,借大型展會推出“刻銅文房”系列文創産品;由中國古動物館授權、人民郵電出版社參與開發的“恐龍五寶”IP今年正式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