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整活”的文創 你動心了嗎
拼工藝、拼質地、拼創意——
會“整活”的文創,你動心了嗎?
近期,社交平臺上,西安文創“絨饃饃”、蘇州博物館的文創“大閘蟹”、甘肅省博物館的文創“天水麻辣燙”毛絨玩偶等創意産品成了熱門話題,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鳳冠冰箱貼引發搶購熱潮,甚至有網友專門整理了搶購攻略。越來越多“爆款”文創産品以其獨特魅力贏得廣泛讚譽。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文化産品審美偏好的變化,那些局限于“旅行紀念品”範疇、以“復刻文物”為主要設計思路的文創産品,已難以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文創産品開始走出“舒適圈”,躋身潮玩行列。
“紀念品型”文創産品整起“花活”,在保留其便攜性強、性價比高、可展示收藏等傳統優勢的基礎上,不斷融入當代創新元素,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像蘇州博物館的毛絨青銅劍,把原本冷冰冰、硬邦邦的劍做成毛絨玩具,讓人覺得特別有新意。”00後消費者小吳説。
95後紀先生是一名歷史文物愛好者,他最喜歡的文創是閔行博物館在孔子文化主題展上推出的“奉天誥命盒”冰箱貼。該盒在古代被用來存放聖旨,冰箱貼對此進行了高度還原,外蓋上雕滿雲龍圖案,打開盒子,內裏是一份別出心裁的“聖旨盲盒”,隨機抽取後,會發現上面書寫著不同的趣語,如“奉旨幹飯”“奉旨發財”等。“這個冰箱貼不僅完全還原了文物的特性,還充滿了趣味性。”紀先生説。
創意設計、社交屬性和情緒價值是年輕消費者購買文創産品的主要驅動力,沉浸式、互動式的購買體驗進一步點燃了消費者對文創産品的購買熱情。
“您要切成馬鈴薯片還是馬鈴薯條?”“您想要什麼辣度?”“拿好,小心燙哦!”不少博物館及景區在推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毛絨文創産品之外,還安排店員現場模擬製作與打包流程,並與消費者進行熱情互動。這種互動式的行銷方式無形中增強了消費者與文創産品的情感聯結,使顧客在沉浸式的購物過程中享受到新奇且愉悅的情感體驗。
“我就是專程來體驗互動的,之前在網上經常看到,覺得挺新鮮,我自己是很願意為情緒價值和體驗感付費的。”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第四屆“最中國·文博市集”活動現場,剛剛體驗完天水麻辣燙文創“無實物烹飪”互動的陳女士説。
各類文創展覽、市集、工作坊等線下活動營造了消費新場景,進一步推旺文創消費。參與這些活動,消費者不僅能近距離領略文創産品的獨特魅力,還能通過現場體驗、互動遊戲等形式,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興趣。原本只能留在博物館裏的文物,也變成文創産品走進千家萬戶。
同時,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與文創相關的內容。紀先生經常會在小紅書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購買體驗。“有價值的東西應該被大家看見,這是我分享的初衷。一旦這些文創産品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被更多人知曉,自然就會吸引更多消費者前來購買、被更多人傳播。”
從過去注重紀念價值與實用功能的傳統文創,到如今聚焦情緒價值、態度表達和社交聯結的新形態文創,文創設計不斷推陳出新,“卷”工藝、“卷”質地、“卷”創意,力求更好滿足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在需求增長、供給創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將有更多“花式”文創産品涌現,讓傳統文化通過文創産品釋放新活力。(王坤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