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吃貨老饕,縱享龍遊澤隨節氣風味
廿肆食—龍遊澤隨二十四節氣主題特色小吃
引言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宋蘇軾 《老饕賦》
天下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這個“老食客”所喜歡的。
每種食物,都藏著別樣的歡欣;每種味道,都蘊含多彩的幸福。
這個盛夏,為了完成“廿肆食—龍遊澤隨特色小吃推廣者”項目調研,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廿肆食小隊跟隨“建行裕農通杯”第六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的指引,來到衢州龍遊澤隨村,走訪阡陌村巷、深入了解澤隨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其獨特的節氣美食文化。
一、鄉村風貌
澤隨村位於塔石鎮,被稱為“龍遊第一村”,早在 2012年,就被列入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村中柳暗花明,洪野千里,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這裡自明清以來就是商貿小鎮,因此有著豐富多樣特色小吃,這些特色小吃也正是在以獨特的方式,記錄著歷史發展,承載著文化流傳,傳承著原始製作工藝。
二、用食物感知時節
食物不僅是特定族群歷史、生態的適應性選擇等,同時也是一種地方民俗文化符號與隱喻的表述體系。因而,在一個特定時期、特定族群中,某樣特定的食物便成了一種文化意義的表達,在不同的文化系統中擁有著不同的符號表達形式與含義。
在了解澤隨村的歷史文化、民俗習慣以及傳統技法之後,我們開始入村深入調研,團隊成員並分別走訪澤隨村各地、深入了解了村裏美食文化以及村莊建設等情況。所以我們決定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推出二十四種不同的食物。俗話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老祖宗們順應天時,應節而動,將幾千年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濃縮又濃縮,歸納出四個字:“不時不食”,我們也希望借此機會將二十四節氣和衢州的小吃做出融合。
三、用傳統推動創新
也許食物的意義,是讓我們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去品味山川花鳥、風雨雲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那解不開的人情和風味。隨著優秀傳統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二十四節氣和現代人的生活建立起新的連接,這一內涵豐富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座有待旅遊開發和利用的文化寶藏。
我們以二十四節氣為主線,推出二十四種不同的食物,以民俗節氣為紐帶,結合“吃”文化帶動澤隨村旅遊業的發展,為文化強村、文化富村、文化美村注入新鮮血液。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澤隨村,感受和體驗澤隨村的民俗節氣文化,從而帶動澤隨村旅遊業的發展,創新了旅遊形式,用一種新型的吃貨旅遊模式來吸引大眾眼球。
尾聲
中國飲食文化綿延上萬年,六萬多種傳統菜點、兩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撫慰了成千上萬個中國人的心,一種美食也可以是一段記憶。調研結束在這個夏天,但團隊成員們希望在未來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花時間了解中國傳統民俗小吃。(王志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