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印象中國>

食客集結 浙江美食的“三味境”

2023-06-07 15:40:28

來源: 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最近杭州哪美食密度最高?在國際博覽中心,浙江美味和食客統統集結。

4月20日,“味美浙江”餐飲消費歡樂季啟動儀式在杭州開啟,一場美食展覽也拉開大幕。

麻餅、肉燕、粉圓、生吃火腿、黃魚年糕、三頭一掌……展會上的美食固然令人垂涎三尺,但美食背後的故事,事關一方水土、一個産業、一種人文情懷,浙江美食的“三味境”,更值得津津樂道。

一場演唱會帶火一塊烤餅

在衢州展廳,三衢味研究院院長徐冬華忙著接待客人,穿梭于一盤盤衢菜和一盆盆紅辣椒之間,趁閒下來的功夫,他和潮新聞記者講了個故事,一件最近衢州人津津樂道的事。

3月,薛之謙衢州演唱會,幾次三番登上熱搜,熱度還“燒”另一樣東西上。

當時,將近3萬至4萬外地人來到衢州,在主要的接待賓館裏,酒店除了準備了接駁車,往返于體育館到賓館,還準備了一個特殊的展區,把衢州的美食進行了集中的展演。

“不跑用到其他地方品嘗美食,薛之謙的粉絲在展區裏逛一逛,把衢州的美食品嘗了個遍。”徐冬華説,衢州的鴨頭、鴨掌、烤餅、水晶糕和涼拌粉幹,這些具有衢州特色的小吃,很受大家喜歡。

在眾多美食中,擱袋餅尤其受到歡迎。“擱”在衢州話裏是“放”的意思。顧名思義,是放在口袋裏的餅。經過烤制,擱袋餅有著鹹酥熱辣味,還有肉蔥香味。

關於擱袋餅,民間流傳一個故事。過去老百姓做好餅,出去幹農活時就揣在兜裏,因為擱袋餅形似長條,便於攜帶,中午當乾糧吃。這是智慧的衢州人民留下來衢州一個最地道的美食。

薛之謙演唱會結束後,擱袋餅徹底火了。本來這只是當地人早市吃的餐點,大批遊客前來“打卡”,現在變成中午、晚上都能吃,帶動了當地的消費。現在外地人來,都會慕名去吃擱袋餅。

最近,在杭州寧波等城市,衢州菜館遍地開花,食客絡繹不絕。徐冬華解釋,衢州獨特的辣味美食,在大城市裏反倒更容易一炮走紅,特別是年輕的男孩女孩,就喜歡味蕾的衝擊。

“衢州美食還有一定的理特殊性,衢州與三省交界,在歷史遺留下來很多的美食,都有其他省份的身影,味型上更注重鮮辣。相比海鮮與山珍,衢州菜的價格業實惠,更加親民。”徐冬華説。

一條小島遊向陸地的魚

在“味美浙江”浙菜經典爭霸賽的展臺,金牌大廚們親自秀出絕活,肚包雞、大黃魚、燜羊肉,黑壓壓的人頭擠爆了展位,只為嘗一口金牌菜。

一碗魚肉捧到手裏,著實不易。先喝一口湯汁,濃郁的鹹鮮味滾入舌尖,一筷子夾開雪白的魚腹肉,肉質緊致Q彈,口感細嫩爽滑,余味在齒間回蕩。雖是家常燒法,配料僅是香蔥、薑片,卻和過去吃的都不一樣。

正是這道其貌不揚的家燒黃魚,剛剛斬獲了爭霸賽的五星金牌菜。

看似簡單的做法和配料,這道菜到底牛在哪?方遠國際大酒店的廚師向記者道出背後的奧秘:“最重要的是選材,特別取自大陳島深海黃魚,這條黃魚背後的故事大有來頭。”

在台州大陳島海域,海水深藍、潮流暢通,島嶼遠離陸岸50多公里,水深10米以上,常年水溫變化從6℃到30℃,這樣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豐富多樣的水産。

這片得天獨厚的海域,成了大黃魚産卵場和索餌場的交匯處,大黃魚的故鄉。只可惜,野生黃魚稀少,一斤要賣數百元,堪稱水中“貴族”。

1996年開始,為了致富,大陳島海域逐步發展大黃魚養殖。漁民與漁業技術人員憑著執著與耐心,花了十幾年探索技術、擴大規模,經歷幾番挫折,連漁網都曾被颱風卷走,一無所有。

漁民都知道,海浪對魚的重要性。浪頭越大,魚越敏捷,越擅長“沖浪”。野生黃魚都是細長條狀,通體金黃,相比養殖魚,體型更矯健,肉質更彈性。

養殖黃魚怎麼樣才能有野生魚的完美“身材”?2001年開始,大陳島聯合國家海洋局、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以挪威三文魚生産技術為樣板,採用深水網箱養殖。後來,人們成功開發出具有“體梭形、色金黃、肉蒜瓣、膘肥厚、味鮮美”的大陳黃魚,能與野生大黃魚相媲美。

至此,從一座偏遠海島,大陳黃魚遊到了陸地,奔向人們的餐桌。如今,大黃魚養殖已從一二萬斤規模,發展成為浙江省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基地,且深海黃魚養殖規模和技術位於全國前列。踏浪而行的大陳黃魚,再次獨領風騷。

一次“美食荒漠”翻身記

在微網志上搜“美食荒漠”,北京和杭州是討論度最高的兩座城市,甚至許多杭州年輕人也會以此自嘲,稱杭與北京“臥龍鳳雛”,不相上下。

但在杭州展廳,從事餐飲行業三十餘年的杭州市廚藝協會會長徐迅看來,“杭州無美食”,絕對是個誤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浙菜是中國八大菜係之一,而浙菜又主要由杭幫菜、甬菜、越菜和甌菜四個流派組成。”徐迅在告訴記者,杭州自南宋以來,菜肴製作精細,如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等,都反應了“杭幫菜”的風味特色。

嘗盡杭州美食,為什麼沒有一道“國民菜色”?徐迅認為,除了食材本身的區別外,製作工藝的精細度也決定了杭幫菜品的品質。

“其實,西湖醋魚能做得很好吃!”徐迅特意為醋魚做了“澄清”。多年的掌勺經驗,徐迅一眼就能判斷一道西湖醋魚夠不夠地道。

“首先,在外形上要看魚的眼珠是不是凸出,鰭能不能立起;口味上,西湖醋魚是酸甜口,且是醋在先,甜在後,它的醋又是淡淡的醋;正宗西湖醋魚的芡汁應該是亮的,且是不放一滴油勾出來的亮。”徐迅説。

讓“美食荒漠”翻身,難嗎?徐迅笑著回答,做好杭幫菜,需要掌握菜的核心技術,而以杭幫菜的屬性來看,他並不認為能做到“一個菜打天下”,但也因為此,杭幫菜有很大的地域吸引力。

眼下,夜經濟如火如荼,“燒烤”“小龍蝦”在各地爆火。徐迅説,重口味的菜肴和夜晚的環境很般配,但他覺得,杭幫菜走得是雅致路線,與杭州的茶文化、美景人文相結合,照樣能成為品質夜宵,吸引粉絲。

“把杭州的美食推出去,我認為有兩條路徑,一是走精緻路線,把杭幫菜做到位,吸引天南海北的遊客來,在雅致的杭州美景中品嘗;另一條路是零食化,如響鈴、油燜筍、酥魚等,做小包裝,靠大眾化推廣。”徐迅相信,杭幫菜在保留自身風味的基礎上,做更多的融合創新,同樣能“翻身”出圈。

【責任編輯:曹洋】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