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聞夏 睿寧時間:2020-07-30
2019年夏天,一個酷熱的週六中午,上海火車站附近的一座天橋底下,一群平日裏懶散邋遢的流浪者們井然有序、安安靜靜地排起了長隊——隊伍那頭,五位身著廚師服的義工正在派發這一天的“口糧”:青口貝、小龍蝦、義大利面、煎餃和英式魚薯。
很多人以為,給流浪者派食,只要管飽就行。在這裡,簡單的食物派發卻變成了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不僅每道菜的主廚全部來自上海的知名星級酒店,為了兼顧了派發的可操作性和食物本身的藝術性,菜品的選擇、食材、佐料也全部經過深思熟慮。比如煎餃,油炸食物具有味覺上的刺激,同時,餃子本身也寓意著團圓美好。
除了食物本身以外,更多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平日裏沒有衣服、很少洗澡、總給人邊緣人印象的流浪人群,當天卻不約而同地把自己收拾得很整潔,接過食物時,總輕念一句“謝謝”。與其説他們是在接受食物饋贈,倒更像是參加了一場盛宴。
而愛和祝福也在食物的傳遞中接力著。大廚和志願者們,已經把這件事堅持了八年。他們相信,食物會有一種治愈的力量——不僅治愈饑腸轆轆的胃,更治愈著漂泊旅人的心,表達著一種超脫于語言之外的、有尊嚴的祝福。(文/攝 聞夏 睿寧)中國故事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