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活化”運河遺産···山東、江蘇、浙江兩會上大運河的聲音
山東:“十四五”時期山東將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2月2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開幕,山東省省長李幹傑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今後五年,山東要錨定“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目標,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奮力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突出堅定文化自信,全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行動,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創建。
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支援濟南等沿黃城市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廊道。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平臺型新媒體,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提高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設施覆蓋率、利用率。實施文藝作品品質提升工程。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建設一批影視、動漫、出版、文創産業園區。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實施“好客山東·雲遊齊魯”智慧文旅工程。
江蘇
龔莉莉:“活化”流動的遺産,讓大運河造福人民
大運河文化不僅僅是江蘇的一張靚麗名片,更是中國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省政協委員、鎮江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龔莉莉呼籲,把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落到實處,活化大運河這一“流動的遺産”,讓大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大運河貫通南北18座城市,溝通五大水系,沿線城鎮文化遺産豐富。但龔莉莉走訪調研發現,各地大運河文化遺産在保護、傳承和利用上面臨著各不相同的難題。“有的地方經濟基礎較好,但文化遺産保護不力;有的地方文化積澱深厚,但文化自覺尚待提升。”
種種難題如何破解?龔莉莉分析,運河沿線城市應當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實際,在保護的基礎上,探索大運河文化遺産傳承和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要將大運河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嚴格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産河段及遺産點的空間形態,嚴格控制大運河沿線地區景區景點等周邊生態空間佔用,積極開展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的綜合整治工作。”
龔莉莉稱,可以通過提升大運河文化遺産展示水準讓更多人“記住”運河文化。“建設一批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考古遺跡公園,或者依託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國際古跡遺址日、國際博物館日、世界水日等節日,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大運河文化遺産宣傳推廣活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龔莉莉認為,應當放眼世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讓大運河文化“走出去”,傳播我們在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中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經驗、中國精神和中國故事。
浙江紹興
金偉國委員代表紹興越文化委員會客廳發言——復興城中運河恢復“黃金水道”
紹興城中運河西起迎恩門,東至都泗門,全長3390米,是浙東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和古越文明文化帶的重要交集處。復興城中運河,對於進一步推進文旅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議:
打造文化遺産展示帶。打造好迎恩門和都泗門兩座水城門周邊的環境風貌。對沿途所穿越的四片歷史文化街區和兩大故里做好保護與提升文章,使城中運河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遺産展示帶,恢復“黃金水道”通航功能。
打造運河隧道景觀帶。抬升長橋和大江橋拱高,並對長橋下的暗河進行改造,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現昔日這條城中運河的繁華商貿、市井生活、詩路文化、對外交流等歷史場景,使其成為展示紹興運河文化和古城歷史的一條時光隧道。
打造山川相映風光帶。打通沿岸兩側的視線廊道,既能親水,又能望山。對“三山”的林相景觀進行改造提升;加大力度實現雨污分流,提升運河水質;對沿岸建築風貌進行整治,美化環境。
打造文旅融合風情帶。恢復城中運河通航功能,使“一城三故里”的水路串通。恢復光相橋、小江橋、斜橋、長橋等處的傳統船埠頭。在沿河兩岸的歷史街區中合理佈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街和商業業態。抓緊培養一批既能劃烏篷船,又能唱紹興戲、講紹興風情和紹興故事的專業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