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沅江瓊湖街道小河咀村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蝶變”
作者:劉密珍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9-28 18:14:59責任編輯:

小河咀村位於洞庭腹地,鄰近沅江市區,現有人口1700余人,湖洲面積10800畝,湖汊面積600畝,河岸線11.5公里,湖岸線3.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漁村。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啟動前,全村九成以上的村民靠下湖捕魚為生。近年來,小河咀村搶抓作為沅江市鄉村振興“一鎮兩村”示範點之一的機遇,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按照佈局合理、科學規劃、重點保護、留住鄉愁、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宜居、宜遊空間,探索形成了“漁鄉文化”發展新模式。

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小河咀村村支兩委聚焦黨建,成立以黨總支書記為組長的村級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村社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聯繫戶”三級組織體系,深入推進黨員聯繫群眾“五個到戶”工作,真正做到抓黨建促治理、強黨建促振興。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啟動以來,堅持“以退捕漁民為主體、讓退捕漁民共同致富”的理念,積極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領人人參與,得到大力支援,全村漁民舍小利為大局、舍小家顧全局,闊別世世代代打魚為生的“江湖”。同時,關心關切上岸漁民,讓上岸漁民能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以集體經濟為核心,促進鄉村産業振興。探索打造“農旅、商旅、文旅”三旅結合的休閒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多措並舉引導和支援漁民轉産轉業、安居樂業,聚全村之力打造“美麗漁村”。改革集體産權制度,整合全村資源與資金,實行“村集體+公司+項目+村民入股”的利益聯結機制,成立小河咀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鼓勵村民將空置房、土地、漁船等資産入股,實現資源變資産、現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大力發展漁家樂産業。以現有的11家漁家樂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引進莎林蝦蟹等本土優質企業,發展高端餐飲。同時,依託小河咀濕地公園,做好融合文章,建成草坪茶廬、禾堂啡鋪等休閒場所和鸕鶿捕魚、漁船暢遊浩江湖等旅遊項目,引進浙大規劃院、農道天下設計團隊等投資團隊,打造具有漁民風情湖鄉文化的民宿群,2022年,小河咀參與建設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增加12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4萬元,同比增長242.86%。

以名片推介為驅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通過多維度的推介方式,擦亮“洞庭漁家·湖湘風情”新名片,多角度精彩呈現小河咀村的漁鄉風貌。商業考察活動如火如荼,禾堂文化專業團隊深入參與整村運營,本地知名的湖南餐飲老字號苔岑·莎林小院強勢入駐;2022年9月,小河咀村積極承辦全市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活動,論壇以小河咀村為藍本,各行各業的專家、鄉賢、人才激烈討論,大膽探索,開展了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交流,謀劃出未來的發展模式與方向,吸引廣大鄉賢們踴躍投身鄉村産業發展。

以品牌效益為重點,發揚鄉村文化振興。小河咀村以“洞庭漁家文化”為內核,通過各項展示與體驗項目渲染小河咀村的“漁”家文化氛圍。設計漁民記憶文化墻,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等多方位地展示漁民的人文風俗、船俗文化;打造魚骨集市,在重大節假日結合本地特色産業,加之以幹魚仔、卜芹菜、小蝦米等漁民特産集中銷售;開展新春、元宵等線下活動,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遊園會,豐富本村村民精神文化物質生活,提升區域影響力;靠特色漁家文化和湖鄉風情,打造實踐調研、精品寫生路線,承接“七彩假期”活動開展特色洞庭湖生態環保實踐課;接待北京大學實踐團、清華美院等調研團隊,並繪製以鄉村振興為主題,融入沅江地標元素的“清華墻繪”,打造地標特色。

以基礎建設為根基,保障鄉村生態振興。村支兩委以鄉村治理為動力,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項目投入建成沿湖環線1360米、親水準臺2個、風雨長廊和花架6處、生態停車場2處;提質改造村級公路1.5公里,對主要集中居住的路段安裝路燈110盞,點亮“回家的路”;完成420處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化公共廁所及旅遊廁所改造,並配套建設“三格式”化糞池;強化改欄改圈工作,實現了家禽家畜的集中圈養,人畜分離,同步實行厭氧化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嚴控亂搭亂建,規範村民建房,持續加大對違建房、危險房、空心房、零散房“四房”整治力度。黑臭水體處理到位,整治黑臭水體溝渠3000米,黑臭水體86畝;嚴格按“六個一”標準規範全村菜園、廁所、凼、雜屋、排水溝、畜禽圈養欄舍,屋場庭院乾淨整潔。

昔日舊漁村,今朝煥新顏。放眼小河咀,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斷提升,投身鄉村振興的幹勁越來越足。今後,小河咀村將致力於漁鄉風情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充分展現“漁鄉味、煙火氣、年輕態”特色標簽,彰顯漁鄉風貌,傳承漁鄉文化,打造集創作寫生、休閒觀光、旅遊發展的新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