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竹鄉桃江
好一朵盛開的“並蒂花”—— 桃江縣以文學土壤滋養“文明之花”紀事
作者:吳建平 肖 丹 李勝財 淩學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05 16:24:37責任編輯:

桃江,一座地處湘中偏北的竹鄉小城,因桃花江得名,因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揚名海內外。這裡盛産楠竹,“楠竹之鄉”美譽名滿天下,然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鮮為人知。

自秦置縣,桃江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美人文化、竹文化、屈原文化、民俗文化相得益彰。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曾在此寫下不朽詩篇《天問》,留下千古天問臺;當代著名作家、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莫應豐出生於這片竹鄉深處;國畫大師高希舜、胡念祖落筆成輝,3位院士、7位將軍、8位大學校長,800多位專家教授,盡顯名士風流……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近年來,桃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始終堅持文化發展“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積極實施文化強縣戰略,設立“桃花江文藝獎”,出臺優秀文藝作品扶持獎勵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眾多文藝人才在桃江這片熱土上孕育、成長。

當前,桃江正努力建設崇德向善、崇文尚武、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以文學沃土滋養文明建設,讓“文學之花”與“文明之花”猶如一朵“並蒂花”盛開在這竹鄉深處,愈發飄香四溢。

在文學土壤播種文明種子,校園文學社團有如“雨後春筍”

多年來,文學社是桃江教育的一大辦學特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平臺,從實施素質教育出發推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桃江縣鸕鶿渡鎮中學,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鄉村中學辦起了“淘金”文學社。在其示範引領之下,1985年,桃江一中“鳳凰山”文學社成立。一時間,文學社如同雨後春筍,齊刷刷地在各個中小學探出頭來。到90年代初,全縣中學生文學社發展到二十多家。

1996年,桃江縣教研室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家縣級中學生文學社聯合會,並於2000年更名為桃江縣中小學生文學社聯合會。《人民教育》曾盛讚其為“全國第一家”。湖南省少年作家協會稱讚這是“中國第一艘校園文學社團航母”。

在文學土壤裏,全縣百餘家文學社團如雨後春筍,紛紛破土而出,各文學社在籍社員現已達到12000多人。

“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牌匾

這期間,桃江一中鳳凰山文學社50余名文學社社員當上了小記者,走街串巷,寫下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桃江六中小港文學社社員進行調查研究,寫下行動與思考相結合的調查報告;桃花江鎮二中新星文學社、桃花江小學小荷文學社、武潭鎮中心小學奮竹文學社、灰山港鎮中學春草文學社、向陽花學校向陽文學社社員走進大自然;“淘金”文學社學生採訪革命先烈的事跡和當代風流人物,收集了大量的本地德育資源,寫成了一篇篇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在這樣一個愛讀書、愛寫作、愛做文學課題的氛圍裏,形成了桃江縣獨有的校園“文學社”文化。

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文學社的社長、主編們更是積極參加各種培訓,邀請知名作家做文學專題講座,與省、市、縣著名作家保持了較密切的聯繫。

40年的堅守難能可貴,也得到了肯定。40年間,桃江共有1萬多件學生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縣級獎勵,在全國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已經突破1000項(次),9000余篇學生習作在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全縣共出版學生公開發表的作品集10余部,桃江一中出版了《雛鳳聲清》《徜徉熱土》等5部,桃花江鎮二中出版了《香草巧克力》,鸕鶿渡鎮中學出版了《“淘金者”之歌》,大栗港鎮中學出版了《擊水年華》。

“鳳凰山”“淘金”“春草”“新星”等文學社先後被全國中語會、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協會評為“中學生文學社活動百家”“全國十佳文學社團”“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團”。

2009年,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評選活動”,縣教研室報送的桃江縣中小學文學社聯合會會刊《匯泉》榮獲一等獎,三堂街鎮中學的《七色花》等22所學校的文學社刊榮獲一、二等獎。

2023年3月,桃江還依託著名作家莫應豐故居,創辦了“莫應豐少年作家班”,縣作家協會和教育部門,定期組織市縣作家和優秀語文教師前往參加作家班培訓的青少年義務講課,為培養文學新人,引領鄉村振興貢獻文化力量。

在文學土壤深耕紅色文化,讓崇文尚武根植“血脈基因”

紅色血脈,崇軍尚武。梳理縣域紅色資源遺存狀況,可以發現,桃江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色文物、紅色故事、紅色書籍等元素比比皆是。

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張子清紅色教育基地等組成了桃江本土紅色系列館址,在省內外形成較大影響;結合“張師長獻鹽”等10余個生動感人的紅色故事,成功打造紅色譜係創作花鼓戲《紅軍名將張子清》《正太風暴》(張昆弟)、微話劇《師長獻鹽》等舞臺劇目、《張子清》等紅色歌曲、桃江《紅色記憶》地圖,歷史長河中的英雄人物得以被人傳頌,本土紅色文化IP極具特色。

花鼓戲《張師長獻鹽》劇照

對於當代英雄,桃江重點聚焦培塑優撫環境,確保崇軍保障之實。通過全面落實擁軍優屬政策,確保從軍後顧“無憂”,安心建功軍營。“湖南好人”鐘曉安曾對桃江落實擁軍優屬政策方面高度肯定,“政府每年舉辦退役軍人免費技能培訓和專場招聘會,暖了我們的心窩子。”

2020年至今,先後有3名桃江籍官兵榮立一等功、25人榮立二等功,190人榮立三等功,功臣數量位居湖南全省縣市區前列,成為和平時期名副其實的“功臣之鄉”。

憑藉現有資源,桃江強化“紅色引領”,深挖紅色文化,還讓紅色故事融入了現代表達。近年來,桃江縣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在文學土壤中深耕紅色文化,營造擁軍榮軍氛圍,全力助推桃江兒女從軍報國、建功立業。

桃江建立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聯席會議制度,下發《關於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實施方案》,對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通過培育和發揮基層組織力量,桃江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學雷鋒志願服務、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在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團體章程等內容中積極融入愛國主義精神。

結合各類頒獎典禮、主題廣場、“軍功榜”等,機關、校園、社區、企業……處處展示著英雄模範先進事跡,2022年4月,桃江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4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圍繞“山鄉有理 理潤桃江”“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等主題開展文明實踐主題活動1000余場次,參與群眾30000余人次。眾心、藍天等志願者協會自發組織群眾參與慰問抗戰老兵、青少年紅色教育等志願服務實踐活動50余批次。2022年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全縣參與人數超過11.3萬,參與率接近92%,群眾滿意率達到97%。

相關數據顯示,人民群眾對桃江傳承紅色文化的文明實踐活動特別支援和讚賞。崇尚英雄、尊重模範、學習榜樣成為社會風尚,引導人們見賢思齊、立功報國。

在文學土壤結出文明碩果,提升公共文化注入“書香”氣息

文明與文學花開兩朵,為了讓這朵“並蒂花”盛放,桃江著手提升公共文化建設。

近年來,桃江縣通過積極探索總分結合、文旅融合、活動配合“三合”模式,加大圖書閱覽設施建設、氛圍營造和活動舉辦,縣、鄉、村實現圖書閱覽服務全覆蓋,營造了“愛讀書、常讀書”的濃厚氛圍,引領了“全民閱讀、增長知識”的健康新風尚,為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品質蓬勃發展濃郁了“書香”氣息。

“奮進百年路 竹鄉頌黨恩”2021世界讀書日暨桃花江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現場

目前,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已建成一個總館、12個分館和217家村級“農家書屋”的“1+12+X”的圖書館總分館格局,三級聯動形成覆蓋城鄉的圖書閱覽服務網路。縣圖書館設有報刊閱覽室、圖書外借室、多媒體室,少兒借閱室、少兒活動室、采編室、過刊過報室、地方文獻室,參考諮詢室9個服務窗口,年接待到館讀者15萬多人次,還積極擴建150平米的經典文學書庫,內有古今中外各類文學書籍4萬多冊。

桃江縣24小時自助圖書館

近年來,桃江進一步豐富了藏書資源。目前,圖書館內擁有藏書20萬餘冊,視聽文獻8萬餘種,電子書籍42萬餘冊,數字資源7.5TB,年訂閱期刊報紙200余種。

環境安靜優美,軟硬體設施飛速提升,全民閱讀也有了新的去處。桃江縣圖書館總分館始終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不但實現了通借通還,而且節假日不休,全日制開放,所有場地和設施全部向讀者全免費開放,每位讀者憑身份證就可以零門檻享受圖書館的所有服務。

為增強閱讀的便利性、舒適性,桃江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邁進了關鍵一步,成為益陽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中首家全館自助圖書館。集借、閱、文化休閒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圖書資訊中心功能齊全。桃江還在全市率先建成首家24小時自助圖書館,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通過幾年的努力,桃江還繼續積極探索著“旅遊+文化”服務模式,通過“圖書館+景區”“圖書館+酒店”等形式,打造文旅融合閱讀新空間,提升旅遊品質,助推全域旅遊發展,讓文化更具有活力,讓旅遊更富有魅力。以“桃江竹廉文化教育基地”“湖南喜龍美人谷生態農莊”“雲麓·木居酒店”等為代表的流動圖書服務點,既為景區、酒店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也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領略桃江的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在桃江,市民還有一種新的閱讀風尚,那就是“圖書漂流”。目前,全縣已建立圖書漂流專櫃30余處,市民在學習工作之餘,將理論學習融入讀原著、學原文,將人文知識增見識、提修養融入日常閱讀之中,學用結合。

不僅如此,通過持續開展全民讀書活動,桃江還進一步加強了文明知識傳播,在讀書中開拓視野,在讀書中感悟文明,在讀書中提升素質,為實現富民強縣目標提供更加強大的知識力量、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全民閱讀,全民提升。在桃江的文學土壤上,“文明之花”正華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