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唱大戲 “山鄉巨變”譜新篇——安化縣紮實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作者:文豪 劉聰 來源:益陽日報 時間:2021-12-15 11:36:59責任編輯:

安化縣是“中國黑茶之鄉”、“十三五”茶産業發展十強縣、“三茶統籌”先進縣,連續十三年入選中國茶葉百強縣前十強。近年來,安化縣委、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搶抓全省鄉村振興幫扶縣和省直宣傳文化系統聯縣幫扶機遇,緊扣“145”發展戰略,堅持謀在前、幹在前、抓在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安化“山鄉巨變”新篇章,聚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地。

做優做強扶貧産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安化縣堅持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5年過渡期內的首要政治任務,健全防止致貧返貧幫扶機制,做優做強扶貧産業,強化穩崗就業和消費扶貧,抓好扶貧資産後續管理,發揮扶貧資産效益,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提升主導産業帶動,傾力打造黑茶産業。2021年全縣預計實現茶葉加工量8.5萬噸,綜合産值230億元,茶産業及關聯行業從業人員達35萬人;提升品牌産業帶動,做大做強中藥材産業,出産中藥材9.4萬噸,綜合産值29.1億元,27種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道地中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提升特色産業帶動,推進茶旅文體康深度融合,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積極創辦農家樂、家庭農場、美麗田園、農事體驗園等,大力發展休閒旅遊農業,全縣1.1萬餘名脫貧人口從中受益。

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安化縣把“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作為發展的“指向針”,聚力打造茶鄉花海鄉村振興示範區。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自2020年4月開園迎客,累計接待遊客49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4.41億元,帶動農産品消費2000余萬元,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安化縣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培育種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家,打造高標準荷花、水稻“致富田”150畝。截至目前,示範區內群眾累計獲茶鄉花海景區門票、土地入股收益分紅167.2萬元,年每人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

安化縣還以爭創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精品鄉村為契機,高品質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規範農戶房前屋後治理,按照“六個一”標準打造美麗庭院,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通過新建房屋統一設計風格、關鍵節點適當塗鴉裝飾等方法,完成了公路沿線標識標牌規範化建設等人居環境提質改造工程。

發展特色産業集群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近年來,安化縣圍繞“千億”目標打造縣域産業集群,以黑茶産業為“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的龍頭,推動多産業高品質發展,打造國家現代農業領域的先進製造業新標桿。

堅持項目為王,打造融合樣板。以産業集群為依託,計劃投資100億元,集中打造産業鏈條完整、文化體驗獨特、各産業深度融合的安化黑茶特色小鎮。以獨有的安化黑茶文化為依託,建成了佔地2500多畝的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以獨有的自然風貌、悠久的梅山文化和優良的茶樹資源為基礎,建成了雲臺山國家4A級旅遊景區、梅山文化園。以千兩茶文化為基礎,實施百花寨茶旅文化綜合開發項目,“茶旅文體康”産業迅速壯大。

依託為農服務陣地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近年來,安化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教育強縣戰略,強化責任擔當,加大投入保障,將教育優先發展落實在行動中,跑出了教育發展的“安化速度”,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安化縣累計投入8.1億元完成縣職業中專學校(安化黑茶學校)整體搬遷,著力打造特色品牌中職學校,取得豐碩辦學成果。學校立足“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圍繞縣域特色産業開設茶葉生産和加工、機電技術應用等14個專業,重點打造茶旅服務和現代製造兩個專業群。茶旅服務專業群確立了“既懂生産,又懂行銷;既會制茶,又了解茶文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全縣不斷深化校企協同育人發展,校企人才互培互聘、師資協同培養等機制得到確立並逐步實施。學校先後與縣內外24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與梅山文化生態園、雲臺山茶旅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主動融入湖南省黑茶産業創新戰略聯盟與安化茶産業公共服務體系,為産業發展賦能,“農字號”專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