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桃江花橋港村:探索鄉村振興的“美麗”路徑
作者:黃夢其 鄧白龍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6-17 13:03:13責任編輯:

桃花江是“美人窩”。“美人窩”的“窩”在哪?就在桃江縣修山鎮羞女山下的花橋港村。

航拍依山傍水的美麗修山

6月的一天,我們來到了這個依修山傍資水的秀美村莊。鎮人大代表、修山鎮鎮長薛浩為我們解讀了該村探索鄉村振興建設的“美麗”路徑,涵蓋了“五位一體”的治理經驗。

組織保障是“心臟”。花橋港村地處桃江、資陽、漢壽三縣(區)的交界之處,全村面積9.2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小組,共912戶3406人,其中黨員人數82人。該村係2017年整村退出的省定貧困村。幾年來,該村支部村委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黨建統領脫貧攻堅、産業發展、社會治理和各項事業發展,摘掉“窮帽子”,走出“新路子”,先後被評為益陽市“文明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

村民在房前屋後美化家園

花橋港村現有村支兩委成員5人,平均年齡38歲,其中,大專以上文化3人。班子成員的年齡、專業、性格等高度互補,形成了一個幹事創業有激情、分工協作重統籌、群策群力出實效的良好氛圍,從組織上保證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該村“四位一體”基層治理機制運作順暢,重大事項堅持“四議兩公開”,廣泛徵求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各項工作落實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援。

有效治理是“手腳”。用活“三支隊伍”。一是網格員沉底。該村共劃分為49個網格,現有網格員49名。一年多來,各網格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勸導、養老醫療服務、政策資訊傳遞以及疫情防控、防溺水、禁止焚燒秸稈、森林防火、綜治民調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該村按月召開網格員會議,及時收集、研判、處理各網格社情民意,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去年10月,該村還舉行了“最美網格員”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了網格員服務群眾的熱情。二是志願者先行。在每月的村莊集中清掃和季度農戶庭院衛生評比中,在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的結對走訪中,處處都能看到志願者的身影,志願服務活動已經成為村支兩委工作觸角延伸的有力補充。三是鄉賢士助力。該村注重發揮本村鄉賢志士見識廣、人脈寬、威望高的優勢,每年召開鄉友座談會,發動鄉友出謀劃策、捕捉資訊、對接資源,在引資引智、基礎建設、純化鄉風等方面連續多年增效受益。

全民參與是“細胞”。一是持續探索公共服務“一門式”。該村自2016年開始,積極探索便民利民惠民的“一門式”服務,著力把村民服務中心打造成群眾辦事方便、資訊集散靈活、服務多樣便捷的綜合性平臺,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在服務中心辦理25項黨務政務村務事項,享受就醫、存取款、線上線下交易、快遞物流、扶貧車間就業等各項社會服務,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100米”的問題。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少峰在該村調研指導時給與了高度評價並將該村經驗在全省予以推廣。二是弘揚傳統美德,促推鄉風文明。村歌唱出好村風。花橋港村聘請縣內資深藝術家符匯河譜寫《美麗花橋港》村歌,唱響時代新生活。這首村歌,成為該村節慶主題曲、村民手機彩鈴、彙報背景音樂,村民廣為傳唱。每年舉辦重陽節活動和尊師懇談會,大力弘揚敬老愛老、尊師重教傳統美德。在全鎮率先禁燃禁捕,同時,成立紅白理事會,狠殺鋪張浪費攀比之風,提倡文明過節、簡約過年、新事新辦,勤儉節約艱苦興家意識在該村蔚然成風。榮譽評出好家風。該村連續多年開展平安家庭示範戶、十星級文明戶、公共衛生示範戶、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召開村民大會、興建榮譽走廊予以公開表彰,讓比學趕看得見標準,不斷彰顯榜樣力量。三是守護青山綠水,靶向整治環境。以“三清一改”為主要內容,每月組織群眾開展一次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全面實行黨員包路段、農戶責任制,督促農戶房前屋後、家居衛生每日一小掃、每週一大掃,全面實行垃圾分類和“三級分揀清運”,確保農戶垃圾日産日銷。同時,結合“廁所革命”和空心房整治,改造農戶廁所386個,拆除廢舊房屋、殘垣斷壁730平方米。通過一系列舉措,村內“臟、亂、差”的情況得到徹底整治,村莊整體面貌和群眾的精神狀態明顯提升。

産業富農是“軀幹”。一是以茶引路。2015年,該村引進在外鄉友趙華安回鄉創辦茶葉基地及加工企業。六年來,該企業累計投資三千余萬元,茶葉種植面積超過1600畝,建成日産20000斤幹茶自動化茶葉生産線3條。本村參與茶園培管、茶葉加工、推廣銷售群眾累計401人,發放務工工資約700萬元。生態茶園不僅美化了環境,增添了禪茶旅遊元素,更成為了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打産業。二是以旅延展。該村在2019年就編制了《花橋十三港鄉村旅遊規劃》,高起點打造以天師堂、仙峰侖、思母亭、平民孝道堂為主的孝老情景區,以萬民山、石屋侖、觀音山為主的民俗觀光線,以燒雞婆、美女曬羞為主的休閒親子體驗園。

“生態宜居”是“外衣”。該村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人居環境整治指引美麗鄉鎮建設,以綠色發展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堅持共建共用,探索建立村人居環境整治基金管理體制,對外依法依規引導鄉賢、鄉友捐資助力,對內鼓勵農戶籌資籌勞積極參與整治工作。指導村網格小組充分發揮作用,基本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持續加大整治行動力度。堅持開展“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工作。實現村“紅白喜事理事會”全覆蓋,黨員幹部率先垂范,破除大操大辦之風,引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