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權:協同發展實體經濟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發佈時間: 2017-11-30 13:54: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芳奇 | 責任編輯: 劉夢雅

關鍵詞: 黃漢權,經濟發展,實體經濟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劉芳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如何理解這四個方面之間的相互關係,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對此進行了解讀。
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 王東海攝
記者:黃所長,您好!您能否重點解讀一下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呢?
黃漢權:這是一個新的提法,我覺得這個“新”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打破了傳統産業體系把産業分為一二三産業,或者是分為製造業、服務業、戰略新興産業、農業這種劃分,而是從要素的角度談産業體系。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把實體經濟作為産業體系的重中之重提出來。這也體現了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要求。
三是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在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重要的作用。
那怎麼理解這四個方面的邏輯關係呢?如果用人體作比喻的話,我覺得實體經濟就像是根基(軀幹);科技創新是筋骨;現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資源是中樞。只有這幾個方面協調配合良性互動,才能夠推動我們的經濟良性發展。
首先,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因為我們每年科技研發的投入總量是世界第二,佔GDP比重了也達到了2.1%,達到了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準。科技設備總體水準以及科研人員的數量跟以前比有很大的進展。
第二就是現代金融方面,現在整個金融系統的總資産超200萬億元人民幣,到今年的九月份,我們廣義貨幣餘額也達到了165萬億人民幣,所以説整個金融資産也是很龐大的。
第三在人力資源方面,整個勞動力的就業人數達到了7.8億,其中擁有各類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也達到了1.7億左右。
所以從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這些要素角度來説規模還是非常龐大的,現在關鍵是怎麼能夠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策創新,把科技創新、金融還有人才這些要素吸引到實體經濟上來,讓它們形成有效的組合,協同發力共同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樣,現代産業體系構建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那具體怎麼去構建?我認為應該是從五個方面去著力:
一是要把實體經濟作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中之重進行定位。所以我們的經濟工作也應圍繞怎麼去振興實體經濟進行謀劃設計。
二是要把科技創新的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樣能使實體經濟的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展翅高飛。
三是思考應該如何把流動性過剩的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上來,比如説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稅收優惠,使資本進一步流到實體經濟企業去。
四是要通過政府的減稅讓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及要素市場化改革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成本。
五是要構築或者培養符合實體經濟需求的多層次人才梯隊。包括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具有科學、數學工程背景的科技人才、擁有跨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以及擁有技術背景的工程師或工匠人才。如果能把這些隊伍培育起來形成一個好的梯隊結構,那麼我們的現代産業體系就有了好的人才支撐。
 (策劃:王東海 ;主持人/編輯:劉芳奇;攝像:郭俊魁;後期:劉夢雅、劉芳奇;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出品)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