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合肥經開區,你會想到什麼?
國內每4台冰箱、每4輛叉車,世界上每8台筆記型電腦,就有1台産自這裡。全區匯集世界500強投資企業93家,擁有各類經營主體超10萬家。
日前,商務部公佈全國230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準考評結果,合肥經開區列全國第六位,長三角第三位。
經開區取得的成績,與當地先進製造業基礎優勢有關,更與地緣更近、人緣更親的社區服務分不開。該區把社區“天然”擁有的為民服務觸角“平移”到企業身上,構建全覆蓋的企業服務網路體系。
社區助力服務企業已成為一種常態,探索了便民利企服務新機制,以更好滿足轄區企業和群眾需求,讓企業感受到高效便捷的優質服務。
惠企政策送到府
“我們從一家小微企業到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離不開社區的輔導和幫助。”1月17日,合肥高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張華高興地説。
該公司是一家從事色選機及其配件、自動化産品研發生産的企業,其色選機技術已達到行業領先水準,合肥經開區錦繡社區工作人員將其納入社區“小升規”培育庫,積極協助企業做好升規獎勵政策申報。
“我們一心忙於生産,對惠企政策方面不了解、不會用,也不知道找誰申報。”張華介紹。錦繡社區在開展為企服務過程中,了解到企業情況,及時宣傳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強化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培育,2022年該企業被成功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並順利獲得了政策獎補,去年該企業入選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
合肥經開區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設計中,格外看重社區具有的廣泛聯繫群眾的獨特優勢,讓社區不僅成為老百姓的社區,更成為企業的社區。
依託社區廣覆蓋的服務觸角,合肥經開區全面梳理的安徽省、合肥市以及區一級出臺的惠企紓困政策,不僅能及時精準推送給企業,還優化升級了為企業服務的平臺,“短平快”地實現惠企政策統一發佈、集中兌現,讓政策在“看得到”的同時就能“摸得著”。
針對重點企業對相關政策知曉面、理解度不夠等問題,主動到府,聽取收集企業關於政策制定的意見建議及評價等,及時回應解決,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我們探索建立便民企業服務工作機制,針對性組建‘升規、高企、融資服務’各類專班,從到府收集、審核到上報材料及政策兌現,企業基本可以足不出戶享受政策紅利。”錦繡社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張自紅説。
“一對一”幫扶解難題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難題怎麼辦?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還是和企業打交道最多的社區人員。
“感謝社區提供的銀企對接平臺,645萬元的貸款到賬,幫了我們大忙。”安徽臻鮮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説。
該公司主要從事農副産品、日用百貨銷售等,因業務擴大,一時間資金週轉困難。就在企業負責人一籌莫展之時,海恒社區開展“金融進園區”活動,幫助企業對接銀行,從貸款額度、利率、期限,貸款準入要求,審批時效上均開通了“綠色通道”。
“我們調動社區、居委會、園區、銀行各方力量,開展‘送政策、送貸款、送服務’,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需,為企業成長賦能。去年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會6場,幫助企業融資795萬元。”海恒社區企業服務部部長楊曉青説。
據介紹,合肥經開區每月開展“訪企解難”活動,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並健全完善企業訴求閉環辦理工作機制。另外,該區落實企業聯繫包保工作,常態化走訪聯繫“四上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幫扶,建立溝通聯繫機制,協調推動解決問題,持續提升為企服務質效。
搭建多元溝通平臺
如何增強企業的歸屬感和融入感?這是當地社區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把社區當作‘娘家人’,有事就找社區。”這是合肥經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管任娜娜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前陣子,任娜娜遇到了煩心事。由於該企業主要經營筆電外殼等塑膠製品的製造及銷售,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招聘的員工多,廠區職工宿舍飽和,面臨著部分員工沒有宿捨得問題。任娜娜犯了難,於是找到臨湖社區意園居委會,希望居委會能夠幫助解決。
“我們得知這個情況後,根據以往走訪掌握的資訊,了解到隔壁真萍電子公司有空余的宿舍,隨後積極聯繫真萍電子公司負責人協商,充分利用其公司閒置宿舍,為經緯電子解決了職工住宿難的問題,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臨湖社區意園居委會書記吳剛説。
為了更好了解和掌握轄區企業的訴求,合肥經開區各社區通過常態化實地走訪,開展座談交流及“企業家沙龍”,了解企業的生産經營情況,並與轄區企業、園區、樓宇、運營單位設立動態溝通機制,為企業搭建多元化、常態化的溝通平臺,促進各項優勢資源共用。
“我們積極探索社企融合新路徑、社區治理新辦法,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與凝聚力,積極服務企業,為企業高品質發展增動能。”合肥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