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家庭農場,為何在安徽風生水起?

發表于:2024-02-15 19:10  作者:許昊傑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産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當前,安徽省家庭農場數量已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並較好展現了家庭經營管理優勢和適度規模效率優勢的互補性,已然成長為推動我省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培育、扶持家庭農場,安徽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小而美”的道路又如何越走越好?

積極培育,主體不斷壯大

隆冬時節,位於全椒縣十字鎮的銀花家庭農場裏,一群“住”在大棚裏的小龍蝦正在溫度舒適的環境下安靜生長。

農場負責人張銀花告訴記者,該農場從2020年起就開始嘗試小龍蝦大棚養殖,讓小龍蝦在冬天也可以生長,實現錯峰上市,經濟效益可觀。

張銀花夫妻倆曾在北京從事玩具外貿的業務。2013年,看好鄉村發展機遇的他們毅然決定回到全椒承包了約1000畝的農田,並成立從事集稻田小龍蝦養殖、常規魚類養殖、糧食生産為一體的家庭農場。如今,銀花家庭農場已成為全椒縣家庭農場的龍頭之一,並帶動周邊農戶致富增收。

銀花家庭農場正是我省家庭農場蓬勃發展的縮影。早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之前,我省郎溪縣等部分地區的家庭農場就已蓬勃發展。

“早起步”還得“跑得快”。我省把培育家庭農場作為豐富基本經營制度內涵、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抓手,深入推進家庭農場高品質發展,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援,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如今,安徽家庭農場“遍地開花”,已培育了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産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在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數量為307338個,較上年底增加66318個,總量居全國第1位。至此,我省家庭農場數量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

拓展服務,增強扶持效果

促進家庭農場的高品質發展,關鍵是全面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素質和能力,培育造就家庭農場的經營活力。這勢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援,並且還不能只是簡單地提供形式上的服務支援,而是針對家庭農場現實需求來提供精準有效的高品質支援和幫助。

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黑豬肉、茶葉、山核桃特色産品……在今年1月舉辦的第23屆上海農交會上,來自安徽的特色農産品琳瑯滿目。我省單獨設立了新型經營主體展區,不少家庭農場參展,主要銷售“原字頭”農産品。

通過組織主體展示展銷活動,幫助家庭農場尋覓商機、拓展業務,已成為安徽扶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常用打法。2023年,我省主辦的上海農交會和合肥農交會中,共有524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參加展示展銷,展品共涉及71類1600多個單品,現場銷售額462萬元。

扶持家庭農場,離不開金融這一“血脈”。

在長豐縣楊廟鎮顧正凱家庭農場,近兩年,負責人顧正凱陸續流轉了700畝土地用於種糧。

農業季節性投入大,特別是支付土地租金和購買農機等大額支出,多數經營戶有融資需求,但“貸款難、貸款貴”問題長期存在。

“順利且及時得到銀行融資對我們來説很重要,但是銀行放貸一般需要合適的抵押物,我們種植戶較難滿足貸款要求。”顧正凱告訴記者,在了解到農場面臨的資金困境後,省農擔公司合肥業務管理中心與長豐農商銀行第一時間到府走訪,引導掃碼申貸,快受理、快發放。短短一天內,顧正凱就獲得30萬元擔保貸款支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作為專注服務“三農”的政策性擔保機構,省農擔公司聚焦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各地鄉鎮,全地域、多渠道廣泛宣傳推介,對新農主體融資需求主動觸達,做到了高效率處理,加強銀擔協同,實現掃碼項目及時響應、快速轉化、限時辦結。目前,省農擔公司已累計為全省約15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600多億元。

規模適度,提升管理水準

“家庭農場的發展,要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相適應、和城鎮化的進程相適應、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程度相適應,家庭農場的發展應當不求速度、不求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表示。

對於農戶而言,單純地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的同時也可能會讓農産品生産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不一定能帶來增收。這就意味著,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綜合效益最好,能夠做到精耕細作,土地産出率最高,土地的畝均效益也是最好的。

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準和生産效率,促進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一點,在以數字化為手段提升家庭農場管理水準上得到很好的印證。

近年來,安徽積極推廣應用農業農村部開發的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將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等規模農業經營戶和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資訊納入名錄,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已有22.1萬家家庭農場錄入名錄系統。

不僅如此,我省的不少家庭農場還有了“身份證”——通過掃描專屬二維碼,手機上隨即顯示農場名稱、地址、農産品品質安全認證等資訊。

“這是我們推行的‘一碼通’賦碼成果,‘一碼通’由數字碼和二維碼共同組成,一場一碼,整合家庭農場基本資訊,是提升家庭農場管理數字化水準重要抓手。”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副處長章新振告訴記者,推行家庭農場“一碼通”賦碼,提高了家庭農場信用等級,方便消費者和合作方便捷獲取資訊。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5萬個家庭農場實現賦碼。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家庭農場在發展中還面臨著專業人才缺乏、管理水準急需提升等問題。尤其是在部分以種植業為主的家庭農場中,從業人員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應用科技較少,導致管理水準低、規模較小。

除了對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進行專項技術培訓外,近年來,安徽還大力培養鄉鎮輔導員,為我省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精準輔導服務。章新振介紹,2023年,全省已選聘2222名輔導員,按照規劃,將力爭到2025年底,實現全省每個鄉鎮每年至少培養1名輔導員,全省共培養3000名以上輔導員。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