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生産、百姓生活、企事業單位日常運轉,都離不開電。
國家能源局測算,安徽等地是全國2024年電力供需形勢最為嚴峻的地區,電力供需矛盾仍是安徽當前能源安全保供的矛盾焦點。
電的供需問題,根本上就是能源保供的問題。
記者從全省能源工作會議了解到,安徽省今年將繼續加大能源保供力度,全面增強能源供應鏈韌性。
用電負荷屢創新高
根據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統計,安徽電力需求始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23年夏季,全省最大負荷達到5605萬千瓦,創下了歷史新高。到了12月中下旬,極端寒潮天氣來襲後,負荷達到5546萬千瓦,創下了冬季歷史新高。
這些“新高”,帶來了新的考驗。
安徽的用電形勢有個顯著特點:尖峰負荷特徵突出。
啥意思呢?就是高溫或嚴寒天氣産生的用電負荷,成夏季、冬季負荷增長的主要因素,氣象負荷中90%以上都是保障民生的“空調負荷”。
一方面,電力需求高;另一方面,電費又得保持穩。能源部門持續統籌保供與穩價,在全國率先建立購電費“月預告、周修正”提前預告機制,在去年夏天,省間臨時購電均價遠低於上年同期水準,而且沒有啟動負荷側管理措施,就實現了電力供需和生産運作的平穩。
“煤電+綠電”
電的供需矛盾,歸根結底是能源問題。
目前,安徽能源消費結構還是偏煤,也就是説,安徽的電,很大部分是靠煤。
在新能源方面,安徽缺乏大型水電、海上風電、核電等建設條件,主要依靠光伏發電、陸上風電。
“能源供給和消費要兩手抓、兩手硬。”省能源局負責人説,一方面,在供給端做大清潔能源增量,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綠色電力供給消納水準;另一方面,推動消費端用能方式轉型升級,推進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
保障多層次能源供給,要發展能源産業。
新型能源體系催生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近年來,虛擬電廠、智慧煤礦、“零碳”工廠、氫能技術等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相關示範應用積極推進,能源産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安徽將推進能源技術裝備研發、運用以及能源産業鏈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持續推動能源全産業鏈協同發展。
産業作支撐,“煤電+綠電”多方發力、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安徽的電力供應,就有穩穩的保障。
保供不停歇
今年安徽的能源安全工作怎麼幹?
安徽省能源局確定了2024年能源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預計全省一次能源生産總量達到9950萬噸標準煤,其中原煤産量1.1億噸;天然氣供應量105億立方米,成品油供應量1350萬噸,全社會發電裝機11500萬千瓦以上,全社會用電量3420億千瓦時左右。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300萬千瓦以上。
能源重點項目建設,還將繼續提速。今年,安徽將建成投運板集電廠二期和合肥、滁州燃氣調峰電廠等支撐性電源項目,以及皖東北天然氣管道二期滁州—和縣等油氣管網和蕪湖長江LNG內河接收(轉運)站等儲氣設施,開工建設淮南洛河電廠四期、蕪湖燃氣調峰電廠等項目,全面推進“陜電入皖”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全力爭取外電入皖第三通道,力爭新增支撐性電源裝機222萬千瓦。
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是提升能源增量的重要方式。今年,安徽將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方式支援綠電園區建設,加快實施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優化風電和光伏項目建設規模競爭性配置,實施園區適宜建築屋頂光伏全覆蓋行動、風電鄉村振興工程,持續提升分佈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00萬千瓦以上。
發展新型儲能、抽水蓄能,能提升系統消納風電光伏等“綠電”的能力。今年,安徽將推進桐城、石臺等在建抽蓄電站項目建設,新開工岳西、寧國龍潭等抽蓄電站項目;加快推進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累計裝機230萬千瓦以上。
能源雖要綠色轉型,但煤炭還是不可或缺。煤,仍是要在迎峰期間發揮兜底保障作用。安徽將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迎峰度夏(冬)期間形成政府可調度煤炭應急儲備80萬噸以上。
“無感”的安全感
用電能更有保障、電價不要漲太多,是普通群眾和企業家的一致期盼。
目前,安徽的工商業用戶電價在長三角地區是最低的,這有利於企業降低生産成本。
安徽省能源局提出,今年要繼續增強能源惠民利民水準。
怎麼幹?首先,用電營商環境要優化。今年,將在全省範圍內持續推動“三零”“三省”(居民用戶和低壓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零到府、零審批、零投資,高壓用戶用電報裝“省心、省時、省錢”)服務全覆蓋,鼓勵各市在試點區域推進小微企業低壓接入容量由160千瓦提高至200千瓦,推廣“開門接電”服務模式,擴大“零計劃停電”示範區範圍,推動供電可靠性水準持續提升。
針對農村地區,將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重點加強原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脫貧縣區、革命老區等電網改造升級,持續推進城鄉電網融合發展。
如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充電如何保障?安徽按照《安徽省高品質充換電服務體系建設方案(2023—2027年)》,加快配套電網項目建設。
比如,新建居住區固定車位按規定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預留安裝條件時需將管線和橋架等供電設施建設到車位,滿足直接裝表接電要求,同時需滿足電力負荷需求;探索在路側停車位建設智慧有序、快慢結合的充電基礎設施;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備條件的加油(氣)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換電設施,積極推進建設集加油(氣)、充換電、加氫、儲能、光伏、微風發電、汽車服務等於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
正是因為電力保障的平穩有序,用電,對於很多的市民來説,始終有種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無感”。這種“無感”,其實就是一直在你身邊卻又不可或缺的安全感。
2024,我們的用電安全感會更穩定、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