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大關鎮,素有“蛋鴨之鄉”的美譽。一顆小小的鹹鴨蛋,切開青色的蛋殼,就能看見那油汪汪的蛋黃泛著誘人的金色。輕輕咬上一口,蛋黃口感沙軟,鹹香濃郁,蛋白細嫩爽滑,味醇鮮美。
一顆鴨蛋從鄉野間的鴨舍誕生,搖身一變成為“黃金蛋”搬上餐桌,背後有著怎樣的堅守與付出?對於桐城市誠信蛋鴨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戶們而言,這顆小小的“黃金蛋”,是致富路上的法寶。而對於誠友蛋品經理張勝來説,他在其中不僅品出了幸福的味道,還找到了他在這片土地上為之拼搏的夢想。
大關鎮臺莊村五隊的大關河邊,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合作社正坐落於此。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謀求共同發展,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如果在一個普通的清晨走進安徽誠友蛋品公司加工車間,便能看到這樣一番場景:流水線上的工人們嫺熟地對鴨蛋進行挑揀、腌制、沖洗等一系列操作,並對加工好的鴨蛋進行裝袋、打包。雖然辛苦,但個個都忙得不亦樂乎。負責人張勝介紹道,這些鴨蛋大部分都是從養殖戶手中收來的,每天能收三十多萬枚。送到車間後,經過加工及包裝程式,銷往全國各地。在經營合作社走上致富道路後,張勝始終謹記著一個道理:飲水思源。張勝有個赤城的夢想,就是家鄉興盛富強。自己富裕了的同時也要帶著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們一起富。
實踐築夢,探索創新經營模式。張勝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經過不斷地考察與實踐,最終確定了以“合作社+協會+基地+養殖戶”的經營模式。這一決定,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展蛋鴨雛苗培育、青年鴨進欄養殖、鴨蛋的回收深加工等産業,而且採用提供就業務工崗位+保底利潤等模式,保障農産品順利銷售、幫助農戶增産增富。
不忘初心,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張勝追憶過去時,總是淡然地説:“做人不忘本,才能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正是秉持著這種理念,合作社才能做大做強,養殖戶們才能在他的帶領下走上致富道路。誠友蛋品暢銷全國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養殖戶增收致富。大關鎮臺莊村的脫貧戶湯禮勝便是其中之一。當談起他的脫貧致富經歷時,湯禮勝感慨良多:“實在是要感謝誠友蛋品,我們合作的這些年,張總從我家鴨棚選址、小鴨選種、飼料提供、蛋品回收等方面都親力親為地提供了不少幫助!”
像湯禮勝這樣借助發展特色養殖而脫貧致富的養殖戶,在大關鎮並不少見。張勝説,要把蛋鴨養殖作為産業振興的突破口,就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此技術指導上,自己都是一條龍服務。
談到發展養殖業的不易,張勝表示四年前,那場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打斷了生産進度時,安徽誠友蛋品有限公司反應迅速,積極行動,年剛過就迅速採購了一批疫情防護口罩分發給公司員工及養殖戶。然而,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遠不止這些。“鴨棚裏就20來包飼料,只夠鴨子們一天的伙食。”“因疫情影響,公司都延期開工,飼料進不來,鴨蛋出不去,這可怎麼辦?”鴨棚裏的鴨子們餓了,徒勞地鬧騰著,養殖戶老陶愁眉不展,是看在眼裏,卻只能急在心裏。可遇到這種情況的不只有老陶一戶,鴨農們唉聲嘆氣,有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有的卻只是怔怔地仰頭望著天,心中是説不出的悵然。
張勝在得知養殖戶鴨子面臨斷食的情況後,深感擔憂。當機立斷聯繫了多家飼料公司,用現金墊款與這幾家飼料公司訂貨,然後又馬不停蹄地將飼料分發給緊缺的養殖戶,飼料如期送到了各位養殖戶的家中。那時,老陶看著公司送來的飼料,忍不住鼻子一酸:“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這場“及時雨”在寒冬臘月裏莫過於雪中送炭,溫暖了每一家養殖戶的心。而張勝在聽聞了鴨農們對於他的感謝,卻只是靦腆地笑了笑:“在那個關鍵時期,不能讓鴨農們的收成受到影響嘛。”與此同時,眾志成城,馳援武漢。誠友蛋品更是不忘向武漢疫情盡己所能之力,施以援助之手,通過大關商會向武漢捐款10000元。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後來疫情結束,安徽誠友蛋品有限公司作為大關鎮第一批復工企業,如期順利開工。全員都緊張地投入如火如荼的生産工作中。面對堆積如山的鴨蛋,員工們為了感激經理平日裏對大家的關照,主動提出要加班加點趕進度,齊心協力渡過難關。不僅如此,張勝還主動承接了市內養殖場鴨蛋滯銷處理的任務,大量收購以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
“養殖戶的事就是我的事,跨過這個坎,就是陽光明媚的春天了!”那時候看著公司運營逐漸回到正軌,張勝的心中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沉甸甸的喜悅,源於為農為民的一顆至純之心。從精神上鼓舞,在實踐上支援,張勝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路引領農戶致富奔小康。立足於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更上一層樓。
在榮獲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的“皖美新農人”稱號後,張勝切身感受自己朝著最初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倍感愉悅地拿起手機,編輯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一片土地一個夢,我們都是追夢人。不畏風雨,不懼曲折幹農業!”
大家都相信,這只鄉村産業振興的“追夢頭雁”,定能帶領百鳥振翅騰飛!(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