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經濟穩、創新強,2023安徽交出高品質發展答卷

發表于:2024-02-01 11:02  作者: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

2023年四季度以來,全省上下迎難而上、奮勇爭先,高品質發展蹄疾且步穩,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圓滿收官。

回望這一年,全省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三地一區”戰略定位、“七個強省”奮鬥目標,經濟恢復持續向好、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交出一份高品質發展的優異答卷。

穩住基本盤,全年經濟穩中有進

從經濟基本盤看,“穩”是主基調,在“穩”中保持著“進”的態勢。

今年1月25日,安徽省統計部門發佈了全省2023年經濟運作情況。數據顯示,全年全省生産總值4705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496.6億元,增長3.9%;第二産業增加值18871.8億元,增長6.1%;第三産業增加值24682.2億元,增長5.8%。

“經濟回升、結構優化、後勁十足、保障有力”。安徽省統計局局長徐雄飛用16個字總結2023年安徽經濟的總體特點。

從增速看,2023年安徽生産總值增長5.8%,比上年加快2.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進出口、存貸款增速也快於全國。

從結構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52.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3%,佔規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35.2%提升至38.7%。穩糧擴油成效顯著,糧食播種面積、産量再創歷史新高,油料播種面積、産量實現“雙增”。

從後勁看,全年項目投資(不含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13.6%,製造業投資增速保持18%以上,這説明實體經濟的“柱石”在不斷夯實。

從保障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年度控制目標,能源保障穩中有升,原煤産量超億噸、發電量超3千億千瓦時。

下好“先手棋”,科技創新取得突破

創新,是安徽的寶貴基因和亮麗名片。去年以來,安徽堅持以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抓實抓細科技強省建設各項工作,牢牢把握“下好創新‘先手棋’”的要求,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56%,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7位。

依託創新優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技術突破在安徽誕生。2023年4月12日21時,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合肥獲重大成果,在第122254次實驗中,成功實現了403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模式電漿體運作,創造了托卡馬克裝置高約束模式運作新的世界紀錄,對探索未來的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提升核聚變能源經濟性、可行性,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四季度以來,全省科技創新又取得標誌性突破。

去年10月,中國科大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電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光量子資訊技術世界紀錄,求解高斯玻色取樣數學問題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快一億億倍,在研製量子電腦之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另外,5G濾波器、高溫合金葉片等21項技術成果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打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創新成果的獲得,離不開高能級創新平臺的建設。目前,安徽聚焦建強“國家隊”,在深空探測、核聚變、人工智慧等優勢領域,爭創更多國家實驗室或基地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強“省級隊”,構建使命驅動的原始創新平臺、服務産業的産業技術創新平臺、改革引領的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去年以來,合肥先進光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獲批建設,新獲批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達7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達到3個,企業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研發機構、有效發明專利佔全社會比重超過80%。

做強製造業,産業基礎持續夯實

製造業是興省之器、強省之基。在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安徽緊盯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步履鏗鏘而堅定。

安徽將汽車産業確定為“首位産業”,2023年,安徽汽車産量增長48.1%,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60.5%。集聚7家整車企業,擁有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全系列産品,初步形成安慶、宣城、滁州、馬鞍山等多個汽車零部件特色産業集群,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關鍵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汽車全産業鏈,安徽汽車産業發展形勢喜人。

“汽”勢磅薄,風“光”無限。作為安徽重點發展的新興産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迎來長足進步。安徽省出臺實施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集群建設指導意見,光伏玻璃産量佔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産量佔全國1/3、組件産量佔全國1/4左右,儲能電池産量約佔全國6%。

新型顯示産業在國內面板産能最大、産業鏈最完善、技術水準最先進。目前,積體電路産業鏈企業超400家,形成從材料到器件,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産業鏈佈局。全球10%的筆記型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産,全國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機、每5台空調就有一台“安徽造”。

經濟發展靠産業,産業發展靠企業。安徽健全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2023年前11個月,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2808家,較上年增長30.8%;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71戶,凈增2187戶、創近十年新高。制定出臺專精特新擴面認定管理辦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327戶,首次實現一、二、三産業全覆蓋;創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9戶、居全國第8位。培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集群23個,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6個、並列全國第1位。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安徽製造業領域創新成果加速涌現。成功創建智慧語音、玻璃新材料、國家通用機械基礎件3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體系不斷壯大。以汽車産業為例,安徽構建“1+N”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體系,1個創新體系建設類實驗室已揭牌運作,N個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類實驗室正陸續組建。

用好“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持續弘揚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結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和社會活力迸發。去年以來,安徽推行極簡極速極便審批,創新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創設企業訴求“一口收辦”機制、“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企業訴求辦結率、滿意率均超99%。合肥、蕪湖、滁州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示範區首批29項成果已在全省複製推廣。建立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出臺對標提升舉措106條、進一步創優營商環境重點舉措114條。

開放創新不止步。在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119.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因“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很多曾經難辦的事變成現實。比如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高新區塊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展“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將轉化時間由1年縮短至2個月。

截至2023年底,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92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2項為全國首創,10項在全國複製推廣,7項入選商務部研究院2023年全國創新案例。

安徽開放的“大門”越敞越大。2023年四季度,安徽成立了徽商總會,為廣大徽商打造高能級合作平臺;成功舉辦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促成簽約項目587個、總投資3425億元。

攜手滬蘇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加快釋放。去年1月至11月,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7821.6億元、佔省外投資的60.1%。

賡續勇前行,奮楫再爭先。當前,安徽發展正處於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面向2024,全省上下將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