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文旅 > 

文旅落筆,賦彩新灣沚

發表于:2023-12-13 10:59  作者: 阮孟玥、沈宮石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通訊員 王玉實/攝)

2023年7月9日,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陶辛水韻荷花景區,遊客或乘坐遊船在荷花蕩中游覽,或在荷花從中賞花、拍照。

(通訊員 肖本祥/攝)

2023年2月21日,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西河古鎮,遊客與古鎮居民在百家宴上同吃同樂。

(記者 沈宮石/攝)

農民運動會暢享豐收的喜悅。

(記者 沈宮石/攝)

廣場舞比賽“舞”出精氣神。

近年來,蕪湖市灣沚區堅持規劃引領,將鄉村民俗、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文化節慶、體育活動等各類文化社會資源作為旅遊吸引物精心打造,實現鄉村文化資源與城鄉特色産業融合發展,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活力。今年10月,該區躋身首批全國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文旅融合 營造鄉村振興“煙火氣”

走進西河古鎮,青磚小瓦重重疊疊,高高的馬頭墻鱗次櫛比,青石板路上依稀可見的紋理,透著綠意,漾著生機,折射出代代居民的堅毅。

位於灣沚區紅楊鎮的西河古鎮臨江而建,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隨著歲月變遷,年輕人相繼外出打工,歷史上因商繁榮的古鎮逐漸變得冷清。現如今,這裡每年一度上演的“月上西河”民俗文化節,讓古鎮重煥活力,成為許多遊客節日期間心儀的“詩與遠方”。

點茶、川劇變臉、古彩戲法……在今年的第七屆“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節上,創新國風主題系列活動、民俗非遺項目近距離體驗等融“古”創“新”的做法讓遊客沉浸式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西河古鎮再度“出圈”。

“八分陸地二分水,四分崗丘六分圩”,作為古鳩茲文化發祥地,灣沚區傳統鄉土文化資源深厚,生態環境優美。境內現存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東門渡官窯、南宋珩瑯塔、西河古鎮等古跡。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1處,區級以上非遺項目66個(其中省級4個,市級10個),九十殿廟會、八社神燈、古琴斫制工藝等一批非遺項目均已形成産業化發展。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如何因地制宜實施“文化賦魂”,讓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成為灣沚區發展的必答題。立足豐富的鄉村文化業態和民俗文化活動,灣沚區通過加強文化保護和傳承研究力度,深度挖掘和活化江南圩田文化、水文化、古鳩茲文化、荷文化及新時代灣沚創業創新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非遺文化等資源,大力開發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培育出陶辛水韻、西河古鎮、枕水官巷、和平森林公園、珩瑯山玫瑰谷等一批鄉村文旅特色品牌,為鄉村振興立根鑄魂。

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文化是根本,産業是載體。灣沚區通過採取“文化産業特派員制度、文化生態資源價值實現形式創新、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農村閒置資産盤活利用”等核心舉措,打造“鳩茲灣藝創共富鄉村”等試點項目,探索走出“政府出規則、企業出資本、市場出運營、能人出智慧、村集體出資源、村民出力量”的鄉村共富新路。

近年來,灣沚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託深厚的文化積澱,通過舉辦“月上西河”民俗文化節、廟會文化周等諸多文化節慶活動,促進文化振興和旅遊消費有機結合。2022年以來,共接待國內遊客828.26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3.9億元。

創新業態 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灣沚區陶辛鎮七房村,藝術家們將傳統民居改造成油畫館、藝術集市、科技工作室……整個村落展現出不一樣的鄉村風貌。

這樣的村落越來越多,灣沚區殷港藝創小鎮以“流浪者畫室”起步,賦予閒置工業集中區老廠房“新生命”,將鄉村文創變為“美麗鄉村的最佳搭檔”,充滿藝術氣息的小鎮人氣越來越旺,前來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

數年前,殷港工業集中區實施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頂峰1979文化創意園”應運而生,一批藝術人才集聚小鎮,走出一條“藝創+”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目前,殷港藝創小鎮的主導産業産值已突破10億元,孵化培育小微型企業100多家,吸引1000多人返鄉就業創業,小鎮常住人口從最初的2000多人增加到近1.5萬人。“‘藝創+’賦能鄉村振興殷港模式”作為創新模式在灣沚及長三角周邊區域推廣實踐。

近年來,灣沚區著力搭建“鄉村振興創平臺和藝術人才夢工廠”,積極引進培育文化創意企業,投資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在産業、人才、項目、資金、創意、技術等多鏈合一上持續發力。通過引導文創企業、平臺向鄉村拓展業務、落地經營,為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提供創意設計服務,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內涵,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和農産品文化附加值。殷港藝創小鎮自創立以來完成鄉村全案設計項目30余個、農産品包裝設計1000余件、鄉村IP設計30余個。其精心打造的鳩茲灣藝創共富鄉村項目為灣沚區贏得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會場舉辦地,成為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群眾致富的典範。

為構建“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格”的多元發展態勢,灣沚區因地制宜,依託航空産業,推動航空研學、航空旅遊等産業發展,打造了航空小鎮、香荷科普飛行營地、西航航空研學、北航通航創新園等一批“航空+”項目。其中,航空小鎮先後獲批17個臨時空域和14條臨時航線,實現應急救援、飛行培訓、低空觀光、航拍攝影等通航業務全覆蓋,累計作業飛行2000余架次。在香荷科普飛行營地,遊客可以參與自轉旋翼機、動力三角翼、熱氣球等豐富多彩的飛行項目,大大提升了遊玩趣味指數。

如今,在灣沚大地上,以紅色文化、航空文化、農耕文化為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新業態不斷涌現。楚王城航空飛行營地、鳩茲灣共富鄉村藝創營地、九十殿文博研學營地、香荷飛行營地等多點呈現的營地産業經濟快速興起……這些現象級旅遊新品的精彩呈現,有力帶動了文旅産業發展。灣沚區現已引進培育200余家文化經營單位,文化産業集聚態勢明顯,重大項目投資持續增加,促進了創意、設計、音樂、美術、動漫、數字科技等多元業態融入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鄉村文化産業在灣沚區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統籌規劃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綠色灣沚、活力新城;生態六郎、水上慢城;千年古圩、水韻陶辛;綠色生態、休閒紅楊;鳩茲城源、古韻花橋……近年來,灣沚區借力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生態資源,引導全區5鎮共同發力,精準定位,錯位發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打造出灣沚鎮“旅遊+工業”模式、六郎鎮“旅遊+現代文創”模式、陶辛鎮“旅遊+小鎮”模式、紅楊鎮“旅遊+民宿”模式、花橋鎮“旅遊+民俗”模式,不斷拓展延伸旅遊産業鏈,一批“主題村”“美食村”“雙微點”“旅遊名鎮、名村”等文旅亮點如雨後春筍,形成多個文化旅遊産業增長極,深度融入鄉村建設,以“春季踏青、夏季觀荷、秋季採摘、冬季養生”為特色的四季旅遊和自駕遊為鄉村發展帶來人氣、生氣、財氣,加快了文旅産業融合和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作為全省唯一省級特色小鎮全域覆蓋的縣區,灣沚將特色小鎮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創新創業的重要突破口,抓住“特色小鎮是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機結合點”這一關鍵特徵,梯次培育兼具産業和文化特質的特色小鎮,助力城鄉一體化發展,帶動群眾共同富裕。針對特色小鎮的不同産業,“量身打造”特色金融産品,激活特色小鎮投融資鏈條,引導金融機構對産業實行定向支援。此外,通過人才團隊政策,為特色小鎮高層次人才項目提供股權投資,孵化特色小鎮優質項目。

既要放大特色、多點開花,也要整體聯動、串珠成鏈,灣沚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統領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實踐,培育旅遊與農業、文化、水利、商貿、體育、健康等有機融合的文化旅遊新業態,同時加快推進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等建設,形成以全域景區化帶動鄉村振興的鮮明特色。

今年3月26日,“2023蕪湖航空馬拉松”在灣沚區火熱開跑,成為全國首個以航空為主題的馬拉松賽事,並經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為A1類賽事,獲評“2023長三角地區體育旅遊精品賽事”。明年3月,灣沚區還將繼續深耕航空主題,全面升級舉辦馬拉松賽事,讓航空産業和文旅産業聯袂唱戲,農、工、文、體、旅融合互動,推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穩妥實施好‘文化賦魂’‘産業賦能’‘人才賦智’‘市場賦值’‘政府賦權’五大工程,在體制機制、發展舉措、産業導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試,堅持走以生態環境為底色、以全域旅遊帶動文旅産業創新發展之路,助力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灣沚區文旅負責人表示。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