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資訊 > 

望江縣賽口鎮:産業體系勢必鑄就留得住的“鄉愁”

發表于:2023-06-25 16:09  作者:檀依琳  來源:中國網韻動安徽  責任編輯:陳紫芊

“曾經這條路全是青石板路,兩邊都是老式的木房,電視臺還來拍過紀錄片……現在家家戶戶都是貼瓷磚的混凝土樓房,看不出以前的樣子咯。”望江縣賽口社區工作人員向賽口鎮青年志願者介紹道。正值端午節前一天,志願者們和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在社區老年食堂製作的新鮮粽子,踏著社區巷子裏的小路去往獨居老人戶家中。  

“這個老供銷社房屋已經這麼破舊了,可考慮拆掉?”一名志願者看到被警戒線圍起來,挂著“危舊房屋”牌子的一處平房,問社區工作人員。正坐在巷口乘涼的老伯聽見了,立馬説:“不要拆!拆掉可惜了,這間房已經是我們這片僅存的保留原有樣貌的房子。”原來,説話的這名曹性老伯是土生土長的當地居民,年輕時外出四方務工掙錢,中年時返鄉定居,在社區生活近四十年。“現在社區房子全變了樣,人也是外出的多,過年也沒多少年味了,只有這個老房子還留給我一點念想,還像老賽口的樣子……”曹老伯將內心所想全盤托出。  

不止曹老伯在努力留住他記憶中的家鄉。  

“早些年的堤壩,是最原始的自然風貌,後來光顧著搞城鎮化發展沒有好好保護環境,加上周邊村民亂丟亂建,圩壩上一度雜草橫生、垃圾散落,失去了記憶中堤壩美好的樣子……”賽口鎮南畈村村書記在一次座談會上交流道,“現在我們在堤壩上定期清障管護並統一種了艾草,既能防風固沙,美化環境,還能帶給周邊村民增收,有經濟效益……雖然回不去記憶中的堤壩,但是現在的堤壩給人美好的感覺是和以前一樣的,甚至更好,所以大家都很支援!”  

“堤壩經濟”的興起,是賽口鎮村集體産業振興浪潮中的一隅。伴隨著賽口鎮産業發展規劃的出爐,將食品行業做成了一盤棋,各村紛紛“拿絕活”,在村情基礎上量體定制了村集體亮點農業産業。例如,大河村和金堤村立足萬畝良田鞏固大米糧油産業;九華村和津潭村大步走在以蔬菜基地為依託的“預製菜”行業的致富路上;永鎮村在大戶水塘養殖上持續發力;萬全村闖出一條集觀賞與實用並舉的“蓮藕經濟”……此外,賽口鎮還成立了食品行業協會和商會,創建“賽口包子”標識,建立在外從事食品行業的包子鋪“老闆名庫”及流動黨支部。  

油菜花、蓮藕、魚、螃蟹等都是賽口傳承至今、刻在人們記憶中的飲食文化符號,而“包子生意”則是聯繫賽口三分之一長期在外務工人口的共同紐帶,圍繞著這些符號和紐帶發展的産業體系勢必為賽口打造新的面貌和機遇。目前,賽口經考量,重拾端午節“劃龍舟”這一活動,隨著廣場舞、籃球賽成為小鎮重要文化活動之一,成為賽口這個“水鄉”最具特色的文旅符號,為逐漸黯淡的鄉愁情思抹上新麗的色彩。(文/檀依琳)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