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雨後的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鄉袁江村,樹木蒼翠蔥蘢,空氣裏瀰漫著樟樹的清香。
“以前起早摸黑捕魚,整天提心吊膽,現在活輕鬆,還能顧家。”60歲的余登貴去年還是一名漁民,如今告別“水上漂”,成為村裏的環衛工人,每月有1900元的收入。
袁江村距離長江只有一公里,是安慶市三個專業漁民村之一,當地村民以捕魚為生。隨著長江“禁漁令”的實施,村裏416條漁船去年底全部被拆除。“漁船被拆除後,當時我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後該幹什麼。”余登貴告訴記者,村幹部勸他們上岸居住時,他們還有些抵觸情緒,後來想明白了,“水上漂”日子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袁江村工作人員陳啟星告訴記者,村裏將袁家圩內效益不高的養殖魚塘回填作為漁民集中建房基地,實施漁民上岸定居工程和康居工程,目前已陸續建成14棟漁民康居樓。
通過人口核查、漁民身份核實,隨即便是選房入住。余登貴考慮到家裏人口多,選了一套160平方米的複式房。“這麼大的房子,每平方米才800多元,另外一條漁船補貼5萬元,漁具補貼2萬元,生活補助每年發8000元。還是黨的政策好,圓了我的‘上岸夢’。”余登貴笑著説。
53歲的胡發平18歲就開始捕魚。記者在安慶漁港碼頭見到他時,他正駕駛著交通艇來岸邊接人過江。“現在主要是接送人員、貨物到對岸去,雖然依舊‘靠水’生活,但是再也不用過從前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了。”胡發平告訴記者,“一天能跑個六七趟,每趟50塊錢,做水上運輸比打魚好。”他嘴角洋溢著笑容,滿滿的幸福感。目前,胡發平和其他上岸漁民共同成立了安慶市袁江漁業專業合作社,負責水上運輸、緊急救助等。
據統計,安慶市長江幹流、皖河干流和內湖等重點水域共有漁船2552艘、漁民4284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退捕漁船漁民資訊建檔立卡開展“回頭看”,按照網格化管理的要求,結合河(湖)長制,組織縣鄉幹部包村包戶摸排,堅持每船必查、每證必核、每戶必訪,建立點對點、船對船、人對人包保機制,健全完善退捕漁船漁民資訊系統填報機制,進一步核準基本情況、摸清幫扶需求,逐戶(船)確認、登記造冊、張榜公佈,力爭做到不落一船一戶一人,確保7月31日前完成資訊錄入工作。
安慶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辦副主任宋祿山告訴記者,為確保捕撈退得出、漁民穩得住、禁捕管得好,安慶市通過發展産業幫扶一批、務工就業轉移一批、自主創業解決一批、設立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等,紮實做好退捕漁民轉産和安置保障工作。截至目前,該市累計開展免費漁民就業創業培訓11批次855人次,實現轉産就業2848人、創業57人、公益性崗位安排38人、勞務輸出1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