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深圳南山:“撬動”人工智慧課程活力
2024-02-07 09:04:45.0    |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    作者:劉盾 霍魯香 楊曼潮    |   

“只需輸入中文或英文單詞,程式就能幫我聽寫,還能調節語速。”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五年級學生陸漢辰説。利用圖形化編程,他設計了一款對話小程式,解決了父母不在家時無法幫他聽寫的生活“小痛點”。

近年來,深圳市發佈《深圳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促進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圳市南山區積極響應,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特色發展”的思路,推動構建全區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生態體系,探索打造人工智慧教育示範區。南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現有的資訊科技課、綜合實踐課、通用技術課中,南山區籌劃分出部分課時,面向全區1至8年級及高一年級開展人工智慧教學。其中,1至2年級每學年設置6課時,3至8年級及高一年級每學年設置8課時。

“人工智慧賦能教學,可以實現差異化的教、個性化的學、精細化的管,形成新的教育範式和形態。”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校長易偉湘説。麒麟小學完善課程規劃,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跨界融合為兩翼的學校教育體系。在課程設置層面,麒麟小學前期以社團形式驗證探索實現人工智慧課程的可行性,之後再以“資訊課+綜合課”形式逐步實施人工智慧普及課。同時,學校充分利用課後延時服務時間,為學生增設個性化的選修課程,提供進階課程通道,培養相關人才梯隊。

在講授《人臉識別的秘密》一課時,麒麟小學教師佔茹玉利用科技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讓學生通過刷臉打卡簽到,體驗人工智慧的魅力。課上,佔茹玉借助深圳教育雲AI教學平臺發送課堂任務,採用人工智慧教學平臺開展“人臉關鍵區組合”小遊戲活動。麒麟小學學生還通過人工智慧教學平臺搭建人臉識別編程程式,真切感受人臉識別的過程,深刻理解背後的知識原理。

除全面普及人工智慧基礎課程,南山區還積極創設人工智慧拓展課程。依託四點半課程、校本課程等已有課程資源,南山區中小學組織開展社團課、跨學科主題學習、主題社會實踐等個性化學習活動,開發基於校本的人工智慧項目化學習資源,強化人工智慧與資訊技術、創客、機器人、STEAM、程式設計的內在聯繫,打造與人工智慧相融合的特色精品課程。

“南山區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南山教育與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慧企業的協同合作,創新産學研合作的模式和機制。”南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説。南山區利用區域優勢,推行“政企校”合作機制,將優質社會資源引入校內,進一步釋放人工智慧課程潛力。南山區政府定期為企業搭建溝通、交流與研討的平臺,讓學校對企業産品進行深入了解,為校企雙向選擇合作牽線搭橋,推動全區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

“通過AI實訓平臺,學生只需要一台電腦、一個賬號,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體驗人工智慧技術在前沿領域的應用,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助力教育個性化發展。”在荔林小學教師牛海燕看來,網路和企業提供的資源具有遊戲化、智慧化等特點,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得益於校企合作成果,荔林小學學生在人工智慧課堂上,借助虛擬倣真實驗室,體驗最新版虛擬倣真實驗的機器人搭建功能,同時利用圖形化語言編寫指令,通過編程式控制制3D機器人,變身為“機器狗”,在“火星”上完成觀察水源、尋找礦石和建立觀測點等任務。

麒麟小學則從“設計思維”出發,根據學生特點、課程需求和企業性質,採取“QQ整合模式”,即“麒麟小學+企業”的第一個拼音字母的簡稱,選擇性地與不同企業開展差異化的校企合作。學校與騰訊公司合作開設虛擬機器人課程,與小碼王機構合作開設圖形化編程課,與優必選公司合作建立變形工坊等。

基於南山教育城域網,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華僑城高級中學搭建了人工智慧線上實驗平臺,同時通過與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建立了先進的實訓場地、創意工坊及算力中心。此外,華僑城高級中學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送教入校”,協同學校開發與建設人工智慧課程,助力教師開展人工智慧課程教學,指導學生開展相關探究性學習活動。學校還充分利用暑假等假期,組織教師和學生到優必選科技、柴火創客空間等科技類企業,與企業研發人員一起對機器人的功能進行開發改進。


【  責任編輯 :張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