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復旦大學將實現人工智慧(AI)大課全覆蓋
2024-06-11 15:33:24.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顏維琦    |   

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復旦大學將推出至少100門AI(人工智慧)領域課程,加快科學智慧創新生態構建,打開AI+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新局面。

經過一學年的努力,到明年秋季學期開學,復旦大學將實現AI教育的“三個滲透率100%”——AI課程覆蓋全體本研學生,AI+教育覆蓋全部一級學科,AI素養能力要求覆蓋全部專業。“我們希望,AI大課成為學校創新生態建構的發動機,探索AI+交叉人才培養新模式,構築科學智慧範式變革的教育和人才基座。”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焱説。

為什麼要舉全校之力打造AI大課?陳焱介紹,發展科學智慧是復旦大學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加快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學校服務支撐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戰略任務。為此,復旦大學成立AI課程建設團隊,研究國際AI教育基本情況,進行系統設計,形成AI-BEST課程體系。

目前,復旦大學各院係已被充分動員起來。很多AI領域核心課程,跨學院組建課程建設團隊,確定首席專家,集體建課、備課。一批各學科國家級人才已領銜投入AI大課建設,帶領青年學生共同探索、開拓科學智慧和AI垂域最前沿。為了確保課程品質,學校專門成立AI大課核心建設團隊和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包括戰略諮詢委員會、課程建設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不斷完善AI課程建設和品質控制機制。

“我們從全校層面梳理了已有的課程體系。截至今年4月,各學院自發開的AI相關課程有300多門,經過遴選,納入AI大課體系的並不多。今秋開始與師生見面的至少100門AI課程,有七成是新開課或整合優化課程。”復旦大學教務處處長林偉告訴記者,面向技術發展和育人需求,AI大課還將持續迭代更新。

“AI大課不是幾門金課,而是面向所有學科背景學生構建課程體系。我們希望,文、社、理、工、醫等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具備面向未來所需要的AI素養和能力。”在復旦大學電腦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楊珉看來,構建AI大課課程體系的意義還在於,“把最前沿的科技進展、最頂尖的科研經驗和教育更好貫通起來,充分發動頂尖學者參與到一線教學、育人工作中,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完成科研和育人的融合。”

據了解,復旦大學打造的AI-BEST課程體系是進階式的,包括AI通識基礎課程、AI專業核心課程、AI學科進階課程和AI垂域應用課程,充分考慮文社理工醫各類學生的專業背景差異和成長成才需求。

其中,AI通識基礎課程(AI-B)面向全校本研學生,哪怕AI零基礎,也能聽得懂、跟得上,課前不用特別準備;AI專業核心課程(AI-E)面向修讀AI學位的同學,培養AI領域拔尖創新人才;AI學科進階課程(AI-S),則是各學科生長出來的與AI相關的知識體系,適合各學科各專業中主動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的同學;AI垂域應用課程(AI-T)直接面對産業和科研問題,適合有志於在AI垂直領域開拓的老師和學生。

“AI課程面向復旦大學全體本科生和研究生開放,將儘快滲透到每一個學科、每一個專業。從2024級開始,每個學位項目的修讀方案都將明確AI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要求。”林偉認為,高校應積極致力於AI賦能學生未來,幫助學生不僅具備AI基本概念和知識,還能將AI能力融入學術研究之中,從加強AI素養到提升AI能力,主動適應正在到來的科學智慧時代。

據介紹,復旦大學將引入社會資源開門辦好AI大課,率先探索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範式改革,優質課程還將以跨校選修的方式面向上海高校開放,以此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服務高等教育和産業垂域需要,支撐上海三大先導産業發展和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真正成功的交叉學科,必然要從跨學科合作,走向跨學科融合,建構出新的知識結構和創新範式,培養出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陳焱説,“我們希望,從AI大課入手,讓更多年輕人邊習得、邊運用、邊創新,增強把握未來的能力。”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