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山東科技大學打造“心理生態圈”育人新模式
2024-03-22 15:33:01.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作者:孫軍 特約通訊員 任波    |   

“老師您幫我分析一下,我這是心理問題?”山東科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淑娜告訴記者,很多學生一返校就預約了學校的心理諮詢。近年來,李淑娜和她的同事一起,在學生對心理健康中心的“半信半疑”中通過一次次聊天,抽絲剝繭一樣打造了山東科技大學“心理生態圈”。

李淑娜的同事喬楊,最近忙著“嵙嵙心語講堂”的事情,在她們看來,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在“防”而非“治”。而“嵙嵙心語講堂”正是她們編織的學校心理生態圈的必不可少的一環。

“很多的來訪者一開始都一樣,他們很疑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不能幫到自己。”喬楊介紹,“接到諮詢線索”是開展“嵙嵙心語講堂”的前期備戰工作,也是追根溯源的心理講堂的主要發力點。她們需要在學生的諮詢線索中,發現蛛絲馬跡,從而迅速地準備一期講堂,“一個學生諮詢,背後很可能是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共性問題。”為此,山東科技大學的心理諮詢熱線在各個平臺公佈著,平靜而又耐心地等待學生的各種煩惱。

她們這次接到的諮詢是這樣的——“我本來學習就愛走神兒,假期裏聽家人説誰誰家的孩子畢業了沒找到工作,還有誰誰家的孩子考研沒上岸,就更學不進去了,天天都在擔心既考不上研又找不上工作,現在完全學不進去了。”這位學生小丁(化名)在諮詢中一股腦地説出了她的煩惱,煩躁的情緒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困難重重。小丁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今年春季開學的第一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接到23個諮詢預約,除了學習方面的困難,情緒調節和人際交往也是開學初高發的心理困擾。

憑藉著多年的教育經驗,喬楊這些心理諮詢師敏銳地覺察到,這些不大不小的問題恰恰是心理成長的好時機。開學初期是心理適應的關鍵期,只要提供正確的引導,就能化煩惱為養料,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完善。

心理諮詢畢竟有接訪人數和時長的限制,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更多的學生持續地成長?山東科技大學“心理生態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恰恰為這一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諮詢與疏導雙線並行;根據諮詢線索推出近期心語講堂,讓每位學生都可以來聽來交流;根據聽課情況,繼續推出心理團輔;全面宣傳開放心理功能室體驗心理設備……從一個線索入手,後續課堂、心理功能室等整齊布陣鋪開,讓“心理生態圈”織密織牢,慢慢成為一道守護大學生心理風險的堤壩。

耐心地疏導之後,心理諮詢教師又為小丁提供了一套諮詢後的心理成長方案:先參加一期“嵙嵙心語講堂”,當周的主題就是如何用“心流”技巧提高學習專注度,和小丁的問題完美契合;週末參加一次“MBTI卡牌”心理團輔,加深對自己性格的了解,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發展規劃;每天下午可以拿出十幾分鐘到心理功能室體驗心理設備,用VR放鬆設備宣泄掉焦慮情緒。

“我懂了,學不進去其實是我對不確定性産生了過度焦慮。”走出諮詢室的小丁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領悟,接下來她也想試試諮詢教師提供的“心理成長方案”,畢竟在心理諮詢中的領悟是一時的,持續的心理成長才會受益終生。

山東科技大學學生處副處長靳凱介紹,如何讓與小丁一樣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為人生奠定一個穩固的心理基礎,是學校心理育人的初衷。學校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擾、成長難題,讓心理育人以多種形式持續性開展,每年舉辦“嵙嵙心語講堂”“陽光講堂”等知識輸出類活動十余期,開展“心理主題團輔”“心理成長桌遊”等場景體驗類活動百餘場,在每天下午的課外時間提供心理設備體驗服務,每年心理育人活動參與量達3萬餘人次。

靳凱表示,山東科技大學心理教育方案形成了一個“生態圈”式成長空間,讓更多學生在更長的時間段裏實現了心理蛻變,真正地讓學生“在問題中成長,化煩惱變養料”。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