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勞動育人的實踐探索
2024-05-29 08:52:1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馮洪明    |   

諸暨市學勉中學已有124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一直根植農村,哺育鄉民,發展鄉村,庚續“耕讀傳家”和“勞動育人”的優良傳統。

學校十分注重以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和吃苦精神。1958年,就認真落實黨“教育必須同生産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增設“農業知識”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組織師生開荒種地,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採摘春茶。1960年,新建茅草山教學大樓時,全校師生到三公里外的徵天水庫運木料,去五公里外的駱家橋搬磚瓦,在兩公里外的五顯橋下挑沙泥,為學校建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1999年學校搬遷時,所有的教育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辦公用品、課桌凳等,都由師生肩扛車拉,運送到三公里外的新址。

這幾年來,學校認真落實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教育思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有關“六個方面下功夫培養人”和“勞動教育”的講話精神,積極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校園佔地面積大、有“五園一塘”浙江省勞動實踐基地等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勞動育人”課程建設,努力實現“勞動健體,勞動增智,勞動創新,勞動樹德”的育人目標。

一、勞動目標梯度化

學勉中學2000多名學生,全部住宿在學校。對學生特別是高一學生來説,通過各種勞動,培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更快地適應高中階段的生活和學習,是很急迫的問題。因此,學校把高一年級的勞動目標定為“生活能力”,通過每天的寢室折疊被子、整理床舖、物品擺放、打掃衛生、洗滌衣服等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內務勞動習慣,提高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理解勞動創造環境美、生活美的重要價值。高二年級學生,在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了採茶、果園護理、到校村共建學農基地種田割稻等農業勞動內容,適度增強體力勞動的強度,培養各種勞動技能,達到“勞動健體”的目標,認識勞動對收穫個人財富、推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意義。高三年級學生,通過項目化勞動和産品加工、包裝設計等創造性勞動,通過認識植物的生長關係與生存智慧,通過勞動豐富知識、深化知識,實現“勞動增智”的目標。

值日衛生是全體學生勞動教育的必備課,校園公共面積很大,植被豐富,落葉眾多。學校一直堅持不外聘員工,由師生完成全部的清衛工作。每學期開始,學校德育處制定計劃,劃分區域,包乾到班,由班到生,一日三掃,時刻保持校園的整潔。寢室衛生和內務、包乾區衛生等清衛工作,每天有專人檢查,每週有評比和反饋。這樣,促使學生將勞動、健體和衛生習慣有效結合,以獨立生活能力的養成和提高,促進生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校遵循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靈活安排勞動時間和勞動內容,確保勞動實踐有序有效展開。如九月份安排茶園的蟲害預防、青菜種植,十月份安排柑橘採摘和香榧採摘,十一月份安排果園、茶園的越冬護理和香榧加工,十二月份安排竹園越冬護理,三月份安排春茶採摘和茄子、辣椒、秋葵、冬瓜的種植和護理,四月份安排桃子採摘、春筍挖掘,五月份安排楊梅採摘,六月份安排枇杷採摘。三年時間裏,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各種勞動實踐,養成勞動習慣;並把這些勞動習慣,遷移到高中階段的學習中,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勞動內容課程化

學勉中學佔地近680畝,土地地緣豐富,花草果木繁多,資源優勢明顯。學校因地制宜,依據“綠化、經濟、課程”三結合原則,投入資金,整修了香榧園、竹園、茶園、果園、菜園、珍珠養殖水塘“五園一塘”,形成了120畝勞動基地。其中,菜園佔地5畝,能種植各季蔬菜。香榧園佔地20畝,購買了20萬元的香榧苗,有20年以上樹齡的香榧57株,50年以上樹齡的香榧3株,年産香榧青果3000余斤。茶園佔地15畝,茶樹樹齡在20年左右。竹園佔地60畝,冬筍春筍能供應食堂。水塘20畝,能養殖各種淡水魚。

為了充分挖掘“五園一塘”的潛力,學校發動有專長的教師,開發了“香榧”系列、“茶”系列、“竹”系列、“學校植物分類”等富有學校特色的12門勞動課程,並實施于日常的勞動教育中,保證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具備基本的勞動素養。

在香榧園,學生跟著學校聘請的趙家鎮榧農,學習香榧栽培、嫁接、護理、採摘、加工等技術。在竹園,學生跟著學校教師學習護理技術,向聘請的篾匠學習竹製品製作的工藝。在茶園,學生學習茶葉的栽培與製作過程,並參加茶藝培訓。在果園,聘請校外果木護理人員對學生進行果樹栽培、護理、採摘等技巧。在菜園,教師手把手教學生種植、挖壟、栽培蔬菜等方法。在珍珠養殖塘,師生共同研究珍珠養殖等奧秘。勞動內容課程化,使課程實施有兼職的責任教師和系列化的實踐內容,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各種勞動實踐和勞動體驗;明晰的指導思想、具體目標、課程管理和課程評價等內容,如工具的領取、使用和歸還,勞動實踐中的態度、任務完成情況、協作精神的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勞動收穫的總結等,更確保了勞動課程有育人的品質保證。

三、勞動課程項目化

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結合了勞動實踐、生物知識、美術創意、閱讀寫作、土壤分析等多種課程,使勞動課程的實施成為項目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匯集了師資力量,綜合了多種學習方式,豐富了勞動實踐內容,增強了勞動實踐的知識性和探究性,使“勞動育人”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綜合活動。

項目化勞動實踐中,學生把課本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以勞動實踐深化課本知識,以課本知識解決具體的實踐問題,讓勞動有了明確的學習的目的性。

在“香榧植物組織的培養”與“香榧包裝設計”這個項目式勞動中,學生通過香榧生態習性的學習,深度學習了鄉土地理知識,也認識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在香榧的包裝設計中,融入了“楓橋三賢”王冕、陳洪綬、楊維楨的詩文和形象,還有楓橋東化成寺塔、五顯橋等風景,理解了更多的鄉土文化。文創和手工産品,結合了動手、動腦和審美,融合了學生對産品功能和文化的理解,滲透了學生的創意表達,這本身就是一種增進了學生智慧、審美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勞動。設計和繪製的文創作品,通過拍賣的形式由學生自行拍攝,所得款項捐贈給慈善機構,體現了學生的愛心,更是一種以勞動育人的有效手段。以學校四個重要時期和楓橋景點,把“五園一塘”分別命名為景紫香榧園、忠義竹園、大東茶園、學勉果園、楓江菜園,則是學習學校歷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最好方式。

我校以“種植”“護理”“採摘”為主要內容的辛勤勞動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奮鬥精神;以“加工”“設計”“包裝”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勞動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遵守職業道德”“遵循社會發展”“認識植物規律”為主要目標的誠實勞動教育,培養了學生誠信品質。勞動實踐中,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煉意志,以勞健體,以勞增智,以勞創新,以勞立德,體會“勞動最光榮、最偉大、最美麗”的人生道理。

(作者係諸暨市學勉中學校長)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