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婺流”變“頂流” 浙江開放大學永康學院助推歷史經典産業煥發新生機
2024-06-21 15:18:5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通訊員 徐徵 孔雪櫻子    |   

  永康銅雕、十八蝴蝶、永康鼓詞、婺劇曲藝、端午尖棕……一場場非遺文化體驗活動火爆永康人的“朋友圈”,成為永康社區文化活動的“頂流”。近日,浙江開放大學永康學院,以社區學院以及各鎮街社區學校為基地,深挖細掘本地非遺富礦,將百年非遺文化送到老百姓身邊,助推全市歷史經典産業煥發新生機。

  永康市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110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17項,市級47項,國遺項目數量居浙江省首位,全市歷史經典産業基礎資源豐富。


  在永康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永康銅雕館,銅雕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參加,甚至有來自美國、土耳其、奈米比亞等國家的國際友人,共同感受中國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銅雕傳承人程育全為體驗者講解銅雕的歷史淵源,親自示範雕刻技藝,引導體驗者親自動手實操。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本地居民和國際友人更加了解並喜愛永康的傳統文化,也為永康的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五金之都的悠久歷史與獨特魅力。


  在東城街道高鎮村文化禮堂,非遺舞蹈“十八蝴蝶”教學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課程一度被“搶爆”。“十八蝴蝶”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民間舞蹈,以其獨特的韻律和優美的舞姿聞名。非遺傳承人李景親自授課,從最基礎的步伐、手勢到整套舞蹈的完整演繹,整個課堂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在秀岩村文化禮堂,唐先鎮社區學校舉辦的永康鼓詞興趣班同樣受到廣泛歡迎,永康鼓詞傳承人鄭繁榮和施靈活兩位老師聯袂教學,以《銀盃記》《絲羅帶》《九美圖》等經典曲目為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鼓詞的説唱技巧,提升培訓的趣味性。在實踐環節,學員們踴躍嘗試。現場氛圍熱烈,其樂融融,甚至有不少兒童也參與其中。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培訓,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和珍視這門傳統藝術。

  端午前夕,前倉鎮社區學校在後吳村文化禮堂多次開展了端午尖棕等端午美食製作技藝培訓,由多為手藝純熟,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指導。學員們熱情高漲,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加入,很多年輕村民表示自己對尖棕是“會吃不會做”,這樣親手實踐後,了解到了尖粽的文化淵源,也更加希望能夠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除此之外,香囊製作、婺劇表演、錫雕體驗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歷史經典場景持續在百姓身邊上演,成為老百姓下班後的“新寵”。

  浙江開放大學永康學院綜合改革負責人金克剛表示,永康學院將持續以全市社區教育學校為抓手,深入農村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社區等,把永康非遺文化送到老百姓身邊,聯合相關公益團體、組織持續推廣歷史經典産業,持續讓“古意”煥“新意”,讓“婺流”變“頂流”,讓“麗州”變“神州”。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