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春雷談貫徹落實省委“新春第一會”精神
2024-04-02 09:07:21.0    |    來源:今日浙江    |    作者:陳春雷    |   

1.jpg

2.jpg

陳春雷 圖片來源:浙江省教育廳官網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會”聚焦深化人才強省戰略,對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進行系統部署,吹響了以“大人才觀”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者大軍的衝鋒號。會後第三天,省委書記易煉紅專程到省教育廳走訪調研,要求全省教育系統緊緊抓住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這一重大戰略需求、重大發展契機,充分發揮教育獨特作用,以教育現代化先行為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打基礎、強支撐、創優勢、贏未來,率先走出一條“教育培養優秀人才、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創新賦能高品質發展”的融合貫通新路徑。

教育是培養“三支隊伍”的主陣地,是輸送“三支隊伍”的主渠道。全省教育系統將深刻把握省委“新春第一會”聚焦“人”的內在邏輯,牢固樹立“大人才觀”,充分認識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提升人力資本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支撐性作用,找準教育服務“三支隊伍”建設的新定位、發揮教育助力“三支隊伍”建設的新優勢,努力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人才引育、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勞動者素養提升等方面作出新貢獻。

夯實發展之基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具有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體系優勢。我們要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堅定辦學方向。抓好“大思政”、守牢“大陣地”、守護“大健康”,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讓黨的旗幟在育人一線永遠高高飄揚。

築穩育人塔基。貫通大中小學一體化育人路徑,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始終確保“三支隊伍”後繼有人。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效益,構建完善具有浙江辨識度的“學有優教”體系,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受教育水準和文明素養。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整體推進基礎教育提質擴優,滿足各類人才和勞動者子女“上好學”需求。拓展更多升學通道,讓浙江孩子有更多機會接受更好教育。

建強中堅力量。始終把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化教師管理改革,提升教師育人水準。選拔更多優秀人才充實到教育工作隊伍,協助省委組織部選優配強高校領導班子,加大高校中青年幹部、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培養力度,打造一大批政治強業務強、愛教育懂教育、善管理敢擔當的教育幹部隊伍。

激發躍遷之力

提升人才引育質效

高等學校特別是高水準研究型大學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結合部,要堅持高標準精準引才和高品質自主育才兩手抓,更好適應引領時代之變、跟進保障躍升之需、回應滿足人民之盼、塑造彰顯辦學之特。

造就拔尖人才。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深入實施“雙一流196工程”,加快推進高水準大學建設和普通高校高品質發展,促進創新鏈、産業鏈、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做好新一輪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授權點增列工作。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推進高校與“大院名企”聯合培養。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卓越工程師培養力度。做大做優“強基計劃”“中學生英才計劃”,建好32個省級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致力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和國家急需緊缺人才。

引育戰略人才。放大高校匯聚全省75%的“兩院”院士和70%的頂尖人才的高地優勢,發揮高層次人才在高水準大學建設、高能級平臺打造中的牽引作用,深化實施“雙百行動”計劃、校企校院人才“互聘共用”計劃。強化“引進來”“走出去”,做精做特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開展“訪工訪學訪窗口”行動。匯聚大團隊、構建大平臺,開展有組織科研,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關鍵“卡脖子”問題,積極承擔“雙尖雙領+X”重大科技項目。

優化成才生態。著眼構建以領軍人才為引領、學術骨幹為支撐、青年後備為補充的人才梯隊格局,探索實施“預聘—長聘”制度,通過增設青年人才支援項目、加大高校博士後引培規模等途徑探索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援措施。迭代實施“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分批遴選青年學術骨幹與“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文科資深教授等結對培養。引導高校完善評價標準,改革評價方式,促進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充分施展才華。

貫通選才鏈條。發揮教育考試科學選才的作用,公平公正、科學規範組織實施普通高考、研考、專升本、成人高考、自學考試、技能型人才一體培養、農村專項招生等考試招生工作,構建“人人皆可成才、個個人生精彩”的多元通道。探索創新人才早期發現機制,加強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連貫培養,讓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拔尖學生脫穎而出。

強化共富之策

賦能人力資本提升

共同富裕關鍵靠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發展需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養勞動者。我們要著眼有效增加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促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為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輸送充裕的人力資源、人才紅利。

鍛造技術技能人才。打造職業教育新增長極,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建設10所左右國內一流高職院校,支援一批高職專業群躋身國家新一輪“雙高計劃”,建設一批高品質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踐中心。打通中職與高職、高職與職業教育本科貫通式培養,打破職業教育內部迴圈和畢業生身份固化,建立一體設計、貫通銜接、靈活多樣的長學制人才培養體系,源源不斷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培育高素養勞動者。在全省各地擴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試點,鼓勵聚焦勞動者群體需求集中開展“學歷+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聚力推進成人學歷層次提升,面向社會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切實為地方産業增效、群眾增收助力賦能。

助力全民終身學習。優化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個人學習經歷、學習成果認證積累體系,完善線上線下結合、學習方式靈活的課程教學體系,加強現代化社區學校建設和老年教育資源整合,更好滿足社會人員個性化學習需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為全體人民完善自身、成長成才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和便利條件,助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