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在中國 > 

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交流會暨科普作家進校園活動舉辦
2024-06-03 15:06:22.0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吳瓊 記者雍黎    |   

30日,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交流會暨科普作家進校園活動在重慶舉辦。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碧涌,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出席活動並致辭。作為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大示範活動之一,此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普作品的交流分享,激發社會各界參與高品質科普作品創作的熱情,並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推動科普教育在校園的深入發展。

科普作品是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平臺。2012年起,科技部每年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優秀科普作品向社會推薦閱讀。2019年開始,每年評選100部。截至目前,累計評選出近800部優秀作品。

活動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科普作家、科學家和科普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分享他們的科普創作經驗和教育心得。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科學普及出版社原社長蘇青認為:“科普閱讀是人生收益最大的投資。”他説,科普閱讀是兒童擴大對外界認知的重要窗口,深化對自然認識的重要途徑,對世界探索的重要啟蒙,培育對社會理解的重要手段,是滋潤人生成長的重要營養,是這個世界最為公平的人生投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馮偉民表示,科學教育需要大量的優秀科普讀物,科普創作能夠助力科學教育創新和發展。

對此,“火星叔叔”鄭永春深有體會,因為他小時候看到學校張貼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寫著“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産生了探索世界的想法。為了讓孩子們探索更大的世界,作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和團隊創作了一套四張太空科普地圖——從地球出發看月球全圖、火星全圖、太陽系全圖和宇宙全圖。在他看來,好奇心、想像力、探索欲和自驅力是科學家的重要潛質,需要全社會包容呵護。科學閱讀與寫作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遵循興趣第一、循序漸進和高頻輸出的原則。

交流會後,多位科普作家走進校園,與重慶5所學校的師生面對面交流。此次活動由科技部人才司指導,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科普時報社主辦,重慶大學出版社承辦。


【  責任編輯 :丁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