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米高度”增添城市溫度 溫州為兒童友好城市立法

時間:2024-06-26 16:18:34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金帥

一座城市的發展需要“高度”,也需要“溫度”。兒童友好,正是溫州這座城市溫暖的體現。

6月25日,一則消息引發溫州城大小“朋友”的關注——溫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溫州市兒童友好城市促進條例(草案)》初審,推動溫州的兒童友好建設邁上新臺階。

楊冰傑/攝

當好孩子們的“築城者”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兒童是城市未來的主人翁。

曾經,城市裏居民小區的蹺蹺板、鞦韆總是人氣很旺,為這些服務兒童的公共資源,周圍小區的帶娃小隊也常常“慕名而至”。“怎樣讓孩子安全、快樂地生活”常常是讓身為父母的大人們絞盡腦汁的問題。為進一步保障兒童權益、創造適宜他們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環境,2021年,國家發改委聯合22個部門發佈《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並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全局性指導。

拿著這份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考試大綱”,溫州躊躇滿志、全域謀劃兒童友好城市的規劃圖紙,走出一條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先發與創新之路。

2021年,溫州率全省之先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系列重要戰略規劃,出臺相關實施意見、三年行動方案及“三張清單”,明確形成“錨定一個目標、提出六大友好建設任務、明確三類建設支撐、開展兒童友好九類試點建設”的“1639”工作體系。同年,溫州市面向全市域招募各級“兒童觀察團”成員,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全市現有490個“兒童觀察團”、成員1萬多人。

2022年,溫州聚焦生育、養育、教育等兒童成長全鏈條需求,建立起兒童優先的政策體系,市、縣共出臺政策舉措196項,建設工作指引11項,《兒童友好醫院創建指引及評價體系》得到國家衛健委肯定,被稱為兒童友好的“溫州標準”。同年11月,溫州還以兒童司法保障為切入口,在全省首創防性侵教育“一校一講師”制度。

2023年,溫州率全國之先發佈“兒童友好城市發展指數”,額外納入具本地特色的兒童産業友好及城市建設滿意度,以指數引導監測,精準找到發力點。

年年推進、步履不停,“兒童友好”已成為溫州這座城市的鮮明印記。全市目前已建成、改造450個兒童友好試點單元,今年還將新建提升190個。

“俯下身子”籌備立法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千萬家庭的關切。作為全國首批14個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之一,溫州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形成了一系列新機制、新做法,也較早面對難題與考驗。

“當前,我市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踐探索中的寶貴經驗有必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化,同時針對尚存在的部門職責、兒童權益保障、友好設施供給、友好環境營造、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等方面的不足,也亟待提供法治遵循與保障。”溫州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延申介紹,制定溫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法規,既是積極回應人大代表和社會關切、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助力溫州衝刺‘雙萬’城市的需要,也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兒童友好方面的部門協作、社會共建、資源共用等。

為將溫州眾多具地方特色“兒童友好”經驗落實到紙面上,溫州市人大“俯下身子”從“一米高度”的高度推動立法籌備工作:

今年4月底,溫州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與市政府辦公室召開《溫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起草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協調會,就條例起草中的難點、焦點問題探討交流。

溫州市政府向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條例草案後,5月,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帶隊先後赴瑞安、蒼南等地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走訪各級兒童友好單元、進代表聯絡站、召開多層次座談會,廣泛聽取各級政府、人大代表、兒童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法律工作者特別是兒童家長等多方面的意見建議。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還借助省人大代表履職平臺線上廣泛徵求各級人大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並將“兒童觀察團”1萬多人收集的意見篩選、分類、總結,納入立法參考範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初,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聯合市婦聯、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邀請11位不同年齡的“兒童觀察團”成員作為兒童代表,參與到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條例草案的面對面徵求意見活動。據悉,邀請兒童參與“地方性法規立法”,該項舉措為全國首創之舉。

數輪的調研、反覆的修改,這份承擔著各領域、各部門、不同年齡“大小朋友”美好願景的條例草案擺到了本次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的與會人員面前。儘管還是草案,它的“含金量”可不低。“條例草案較好地借鑒了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立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結合了我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的好做法”“對我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立法導向明確、重點突出”“相關制度安排和主要內容基本可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今天的會上,審議情況報告人的充分肯定,為後續工作開展開了個好頭。

多方協力建言獻策

條例草案的成形,凝聚著溫州市各地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他們圍繞條例草案的特色體現、部門職能明確、兒童親屬職責、社會宣傳引導等方面提供了不少真知灼見。

溫州市人大代表、永嘉縣僑商協會副會長夏海潮結合海外既有兒童友好城市的成熟經驗指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需要做好“兒童先行”。“溫州既要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拓展、改造兒童專享領域和設施,也要在社會公眾服務中做好兒童‘綠色通道’,要讓兒童提前參與城市建設,讓他們獲得城市‘小主人’的獲得感成就感。”夏海潮説。

“希望溫州能從本地特點及優勢出發,從各方各面為兒童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設施。”平陽縣人大代表、啟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林少鳥表示,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對於兒童的未來發展十分關注,“希望能從法律層面鼓勵和支援兒童參與各類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等。”

在浙江省人大代表履職平臺上,有關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話題,引來社會公眾熱情建言。IP為112.12.211.**的溫州網友建議:一方面,要著眼于兒童身心健康,除學校定期體檢外,針對常見病、季節病、遺傳病、心理疾病等也要開展檢查,校本課程設置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素質教育補強,建立兒童圖書館,做好線上教育資源等,為兒童提供課外閱讀的好去處。(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