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數據得地”機制升級 有望讓好項目不再為“地”發愁

時間:2024-03-26 15:17:41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葉凝碧

不論企業體量大小、是否有地,都可通過“數據得地365”預評審機制,解決發展空間需求。

——這是今年“數據得地”機制的新目標,在3月26日擺上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的審議桌案。

“數據得地”機制,是溫州破解中小企業用地難、踐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重要舉措,屬全國首創。機制通過讓數據説話、憑數據決策,減少人為干預,限制主觀意志,更好發揮了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實現數據評價精準配地。

如今,這項機制將迎來全新迭代:溫州市計劃於今年出臺“數據得地365”機制2.0版本,從小切口推廣至所有增資擴産項目和更多成長型企業,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楊冰傑/攝

覆蓋面從中小企業拓展到所有增資擴産項目,這一目標印證了這項改革力求實現“不找書記亮數據、不找市長看市場”的初心。

據悉,“數據得地”2.0版不僅會在機制上升級,充分考慮關鍵基礎配套和産業鏈關鍵配套行業,在預評審賦分5項內容中增加企業人才評價、技能培育相關內容,還將在智評、智配、智管上再優化,尤其是加強對新供地塊“雙合同”剛性履約監管。

“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數據得地’機制使土地供給更加透明公平可預期,進一步優化了溫州市營商環境。”溫州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謝逢越表示,此前常委會財經委走訪了龍灣、樂清等地多家企業及部門,發現該機制在土地優化配置、企業“無感得地”等方面成效明顯。

從數據來看,自去年4月首次推行後,“數據得地”機制累計為95家優質企業供地2432畝,撬動110多億元的民間資本投資,産值達200億元、稅收達11億元以上。

分析其中做法,該機制主要破解的是土地要素中三大問題:供給誰、怎麼供、如何供得好?

聚焦“供給誰”問題,這項機制設門檻、定標準、比效益。比如,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方面,設置了固投強度、畝均稅收、R&D強度等6個預期指標。同時,強化企業成長、經濟效益、技術創新等5類賦分數據,確保選準選好優質企業。

“無感直享”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也在該機制中得以體現——迭代企業服務中心等“六位一體”為企服務體系,上線企業合規指導等增值服務場景;深化投資項目促産“一件事”改革,結合“數據得地”,推動分階段施工許可項目平均開工時間提前52.3天。

圍繞“供得好”問題,則一手抓用地,強化市級統籌、縣級包乾,打好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工業上樓”等組合拳;一手抓項目,統籌管理項目評審、開工、建設、竣工、投産、達産等8個環節,讓已開工企業均按進度有序推進。去年,我市已引導企業增資擴産項目開竣工888個,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企業盈利面全省最高。

一週前,溫州“數據得地”改革的經驗做法更獲全省推廣,亮相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會議要求溫州等地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措施,加快實現由“盆景”變“風景”、“出彩”變“全彩”。(葉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