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傳承非遺美食,只為守住傳統“鹿城味”

時間:2024-03-18 16:36:3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林如意

近日,抖音賬號“大王的兒子”發佈系列燈盞糕相關短視頻,吸引了眾多粉絲關注和點讚,也讓大王燈盞糕成為了“網紅店舖”。

大王燈盞糕店面全景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當天下午,儘管下著細密的小雨,但在大王燈盞糕店前,購買燈盞糕的食客依然絡繹不絕。“我是聽朋友説這裡有一家燈盞糕做得特別好吃,今天正好路過就順便嘗試一下。”來自永嘉上塘的戴秀娟是第一次購買大王燈盞糕,拿到剛出鍋的燈盞糕,她便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連連稱讚美味。

一波食客漸次離去後,“大王的兒子”陳鄭墨才停下手裏的活,向大家緩緩介紹起店舖背後的故事。“我家做燈盞糕是祖傳的,到我已是第四代。我父親繼承家傳手藝後,于1997年在解放街開了“大王燈盞糕”,一直經營至今。”

作為陪伴無數溫州人成長的老字號,“大王燈盞糕”從五馬街到漲橋頭,再到現在的解放街,店址經歷了多次搬遷,口味也在與時俱進。現任店主即第三代傳承人陳志傑在保持其傳統風味的基礎上,推出了鮮貝蝦仁和鮑魚風味,以不變的匠心將特色美味帶給每一位顧客。

第三代傳承人陳志傑炸制燈盞糕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慢工出細活、好料出精品。憑著“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大王燈盞糕”靠著香脆皮薄的糕食,讓一眾市民“吃過返尋味”,更是接連獲評區十大小吃馳名品牌、區優秀旅遊商品等榮譽。而今,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的陳鄭墨也正式接過接力棒,開始潛心鑽研製作技藝。

事實上,就在兩個多月前,陳鄭墨還就職于鹿城區屬國企文旅傳媒集團,做著一份眾人眼中“旱澇保收”的工作。“我非常喜歡做美食,也覺得自己有責任把‘老味道’傳承下去。”陳鄭墨説,“隨著父親年事漸高,‘大王燈盞糕’也遇到了其他非遺文化面臨的困境——無人傳承。慎重思考後,還是決定辭職,專注非遺小吃傳承。”

泡米打漿、蘿蔔削皮、調配餡料……辭職後每天早上7點,陳鄭墨便要跟隨父母開始一天的忙碌。一天下來,他們大概要完成近1000份訂單,直至19點左右才能收尾閉店。“比起在辦公室,做燈盞糕肯定是要更辛苦的,但這是個累並快樂著的工作。”陳鄭墨表示。

第四代傳承人陳鄭墨接待顧客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雖然當學徒才兩個多月,但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陳鄭墨談起燈盞糕製作秘訣時,一下打開了話匣子。他説,燈盞糕要做到好吃,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食材必須新鮮,米粉要每天現泡,油必須是菜籽油跟大豆油按比例混合。“這中間哪一步沒做好,炸出來的成品便會是泛紅的狀態,味道也大打折扣。”陳鄭墨説。

如今的陳鄭墨雖還在學習傳承的路上,但對於店舖的發展也有著自己的規劃。“想要傳承好燈盞糕這一非遺美食,不僅需要堅守匠人精神,做到對品質的嚴格把控,還要帶著對本土美食文化的理解與熱愛,不斷鑽研前進。”陳鄭墨表示,他正計劃研究推出泡菜等新口味,吸引食客嘗試。

而在技藝之外,作為一名90後,陳鄭墨深感時代變化之快。自辭職後,他便緊跟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步伐,開始在抖音平臺發佈自己學習傳承燈盞糕的日常視頻,視頻一經發出,便收穫了大量點讚,一躍成為年輕人社交圈討論的熱點話題。他説:“我想讓更多人知道燈盞糕這一名小吃,不僅僅局限于溫州市,我希望全浙江甚至全國的人都能吃到這個味道,記住這個味道。”

從國企辭職到成為非遺小吃傳承人,陳鄭墨的選擇,讓燈盞糕這一非遺美食文化又增添了新的活力。而鹿城的其他老字號們,也如大王燈盞糕般,在一代代傳承人的努力下,品牌更響、味道更佳,煥發出勃勃新生機。(林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