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溫州經濟騰飛,但農村環境的臟亂差也一度存在。甌越鄉村的窘困,也是當時浙江鄉村面臨的共性難題。2003年6月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浙江全域鋪開“千萬工程”後,溫州面對的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更是要求一招破題。
從2002年12月至2006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23次到溫州考察調研指導,視察調研26個村(社),對溫州“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為溫州鄉村振興和“千萬工程”的實施,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20年來,溫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體化推進基層組織、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和主導産業、主體風貌、主題文化的“三基三主”建設,掀起了一場鄉村蛻變、家園重塑的熱潮。大地“甌”歌,在全域迴響。
上下聯動鄉村“美顏”
“週末車子根本就進不來,村裏105家民宿也一房難求。”在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求偉坦言,20年前,東岙村污水直排入海、垃圾遍地,村民隨意挖沙導致沙灘萎縮。“千萬工程”實施後,古漁村面貌大提升,依託藍色海灣工程,修復沙灘,漁旅産業井噴發展。去年,全村旅遊經濟收入近6000萬元。
家園環境,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千萬工程”啟動後,從黨政幹部到普通百姓,溫州全民投入人居環境整治。
在蒼南縣,4個鄉鎮、28個村莊,用60天時間,在168公里的海岸線,整治了16.2萬處臟亂差點位,打造出“中國東海岸一號公路”IP。蒼南採用“一村一策”,原籍沿線鄉鎮的28名副縣級領導和28家縣屬單位,對沿線28個村社包村整治。
樂清市石帆街道官塘村黨支部書記徐孔清,帶頭拆除自家農具房,引導黨員、村民參與全村拆違,僅4天時間,全村拆除違法搭建點位100多處,面積超2000平方米……
為重塑鄉村底色,溫州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手,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一起抓環境整治,各縣(市、區)委書記任一線總指揮,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當好“施工隊長”,牽頭村居黨支部書記負責路段、庭院、田園等節點的整治提升,實現全市164個涉農鎮街、3019個村(社)“一盤棋”全聯動。
縣與縣、鎮與鎮、村與村“三級大比拼”,通過統一村莊規劃、分類編制導則,打造“一村一韻”浙南鄉村風貌樣板。目前,全市高品質打造3A景區村249個,美麗鄉村精品村758個,鄉村振興示範帶109條,“一縣一帶一片”示範區建設12個。
城鄉融通 雙向奔赴
溫州從南到北,地域廣袤,村落形態各異,有盤踞高山的山鄉,有依附平原的水鄉,有沿海而居的漁村,城鄉發展極不平衡,如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20年來,溫州探索城鄉協調發展的“溫州答案”。扮靚鄉村“顏值”,實現鄉村增值,提升鄉村“價值”,“千萬工程”帶來溢出效應,實現城鄉的雙向奔赴。
浙南泰順,眾多農村人口居住在山高路遠的偏遠山區,祖祖輩輩都夢想著拔窮根、改窮命。泰順將山區群眾整體性、大規模向中心城鎮遷移,加速山區縣域城鎮化。20年來,累計搬遷384個村、36924戶,計11萬餘人,收入年均增長10%,縣城的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28.7%提高到了2022年的78.3%。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渠道。實現資金、資源、人才以及民生福祉的貫通。20年來,包括“三位一體”在內,甌越大地是“中國試驗田”,農村改革纍纍碩果。立足特色資源,鄉村産業強勢崛起。
瑞安市曹村鎮,將萬畝農田建成智慧農業示範區,躋身浙江省十大糧食生産功能區之一。同步推動“田園+電商”“田園+文旅”“田園+民宿”産業大融合,帶動全鎮14個村、5000名農戶實現增收。
樂清市下山頭村,立足雁蕩山鐵皮石斛特色資源,能人帶頭投資22億元打造農耕樂園、石斛文創園、溜溜樂園三大主題園區,創新推行“股金+租金+薪金”村企共建模式,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通過“千萬工程”的實施,鄉村各種産業快速發展,溫州借勢出擊,全力做好“土特産”文章,大力培育一盤預製菜、一條大黃魚、一根石斛草、一個甌柑果、一杯本土奶、一片致富葉“六個一”産業。加之農業“雙強”實施,全市鄉村産業加快突破,謀劃建設國家、省、市級重大農業産業平臺35個,村集體總收入超125億元。
蝶變的鄉村,成為城裏人的樂園,也開啟鄉村人穩穩的幸福生活。20年來,溫州陸域鄉鎮三級以上公路超92%,鄉村光纖網路通達率達99%。逐一破解鄉村教育、養老、就醫“老大難”,省市級優質醫療下沉縣域、公辦義務“教共體”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02年底的2.86縮小到2022年底的1.91。
和美鄉村 再啟新程
“千萬工程”讓鄉村有了“面子”,不同路徑則賦予了鄉村更好的“裏子”。
數字網格覆蓋到每村每戶,1986個“共用社·幸福裏”重點單元……鄉村基層治理打開新格局。
文成縣銅鈴村以“共用社·幸福裏”為依託,打造“1510X銅鈴村特色黨群服務圈”,組建“紅鈴鐺”志願隊,高頻開展“點單服務不打烊”暖心活動,創新升級紅色流動調解室、共用法庭,打造市級“林警融驛站”示範點暨森林氧吧警務室,共建共治共用的鄉村治理格局不斷完善。
龍灣區瑤溪村依託“共用社·幸福裏”,基層幹部在大榕樹下講政策、聽民聲、知民意,村調解室內矛盾雙方握手言歡。
連百家心、辦百家事,眾策就是決策。“全國首個鎮改市”龍港市的三園社區,組建了居民代表“智囊團”,大小事情都來自群眾智慧,居民真正成為了“當家人”……
鄉村塑形鑄魂,由表及裏,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以“千萬工程”為依託,溫州堅持“文化為魂、景觀為體、業態為用”,開展“甌”系列、“名”系列、“古”系列保護利用,深入挖掘開發鄉村主題文化,形成“村村有故事、人人能傳頌”的新風尚。212個古村得到了全方位保護利用,35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
從2013年開始,溫州全面啟動了文化禮堂建設。文化禮堂從無到有、遍地開花,一步步推動著鄉村文化的繁榮興盛。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文化禮堂3593個,建成數量居全省第一。而有了這個平臺,不斷被挖掘、弘揚的傳統文化就有了棲身之所,甌劇、鼓詞、亂彈、高腔、和劇、木偶戲等地方文化品種,紛紛在文化禮堂亮相,並形成鄉村的文化“組團”……
村美、業興、人和、共富,在“千萬工程”引領下,甌越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促進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有機融合,鄉土味、甌派韻、時尚范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各地不斷呈現。
20年是一個節點,溫州將牢記殷殷囑託,再啟新程,再立潮頭!(金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