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突破200億元!

時間:2023-10-07 16:17:15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林迎穎

溫州這座靠“民營經濟”“商行天下”聞名的城市,創業創新的活力依舊保持,但理念和模式正在發生轉軌。這一次,溫州將“下一站”錨定在科技創新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2年溫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實現三大重要突破,投入強度首次超過全國平均、當年投入強度提升幅度再創新高、R&D投入總量首次超過200億元規模。

現在的溫州,企業研發費用政策持續加力,科技獎勵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企業研發投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邁上新臺階。

加大研發投入

解決製造業現實難題

位於溫州瑞安的浙江銘博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裏,一台汽車的車身殼體被擺在顯眼處。看似平平無奇的外殼,實際上是由更加輕量化且安全性能更高的新型鋁合金材料打造,新型材料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

汽摩配産業是溫州的傳統支柱産業之一,借助研發創新力量,推動傳統汽摩配産業向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方向轉型。這是溫州借科技之力破解傳統産業升級痛點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溫州將傳統産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著力解決製造業現實難題。

當經濟發展的成本優勢不再,進一步推進發展的動力就是創新。創新是一件昂貴的事,需要時間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後者主要體現在每年的研發經費投入。近年來,溫州市先後出臺多項科技政策,鼓勵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等主體加大R&D經費投入,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從2019年的140.3億元逐年增長到2022年209.4億元,年平均增速達14.3%。

近十年(2011年—2021年)以來,溫州市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一直都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準,2022年投入強度達到2.61%,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準(2.54%),與全省平均水準的差距從2011年的0.84個百分點縮小到2022年的0.5個百分點。從提升幅度看,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提高幅度高於全國(0.11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

目前,溫州堅持創新首位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八大抓手”,加快打造區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進入全國第36位,躋身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第26位。此外,四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簽約落地各類成果726個,甌江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環大羅山科創走廊躋身浙江省五大科創走廊,溫州高新區進入全國前40%,引進國科大、浙大、香港理工大學溫州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63家。聚力創新主體擴量提質,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雙邁進”系列行動,高新技術企業數和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分別突破3700家和1.6萬家、均居浙江省第三。

提升技術能級

助力溫企“沖浪”科技巨潮

晶片、醫藥、製造業等領域的“卡脖子”現象,時常成為話題焦點。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關鍵,與技術研究緊密相關。近幾年,從地方政府到各類企業對科技愈加重視,將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走進中國基因藥谷生長因子展廳內,一個看著平平無奇的藥品卻有著閃耀的名字——這是全球第一個獲批的“生長因子”藥物,該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開發為臨床藥物的國家,上市時間比日本早4年、比美國早6年。據悉,這個由李校堃院士團隊研發的“生長因子”,有利於治療糖脂代謝性疾病及糖尿病多種並發癥,前景不可估量。目前,細胞生長因子藥物和蛋白製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也于2022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期間正式啟動。

這是溫州快速奔向技術浪潮的縮影。如今,溫州科創平臺提質擴面。“一區一廊”新簽約落地億元以上創新型重大項目36個,溫州高新區全國綜合排名進入前40%,實現6連升。“一院一策”制定全市21家新型研發機構年度工作目標,新落地9家科創平臺。華中院探索實踐“龍頭企業+大學(研究院)”創新聯合體模式,實現項目科技成果産業化5項,精石微通估值達到1億元,較原始股增值100倍;優英光電僅成立一年産值已超2200萬元。

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帶動下,溫州市科技企業培育加快推進。新認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312家,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機構383家,累計達2327家。“科創指數”融資模式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授信全覆蓋,截至今年8月末,溫州轄內42家銀行機構已累計通過“科創指數”融資模式向13230家科技企業授信658.71億元,累計發放貸款戶數8997戶、貸款金額353.22億元。另外,我市加速打造“一院一市場一基地”創新綜合體,創新科技副總、科技輕騎隊等助企模式,精準解決企業技術需求。(林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