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龍舟再次劃進國際賽場

時間:2023-10-08 16:38:58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王娟

10月6日,在溫州龍舟運動中心舉辦的杭州亞運會龍舟賽事正式收官。中國龍舟隊以5金1銀的成績,結束了本屆亞運會之旅。

在本次亞運會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中,作為中華傳統體育運動的龍舟項目,無疑備受關注。從傳統競渡到現代競技,一葉龍舟從兩千多年前劃來,劃入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賽場,逐步發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項目。

龍舟究竟有怎樣的歷史文化內涵?龍舟又是如何劃入國際賽場的?

關於龍舟的最早記錄見於《穆天子傳》:“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早在先秦時期,龍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千年沿襲中,“賽龍舟”更是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留下了各不相同的傳説與印記。

拿浙江來講,1976年在今寧波市鄞州區出土的“戰國羽人競渡紋銅鉞”,被公認為目前最早的“龍舟競渡”圖形;杭州西湖蔣村“龍舟勝會”于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地素有“劃龍舟體強慶豐年,觀龍舟吉利保平安”的説法;紹興的泥鰍龍船,則是遠看像泥鰍,近看似龍船,風姿獨特,快速靈活……

而本屆亞運會龍舟賽事承辦地溫州,南宋《方輿勝覽》就有提及,“凡端午日競渡于會昌湖,裏人遊觀彌岸,綺翠彩艦鱗集數裏,華麗為它郡最”。

怎麼理解這個“為它郡最”呢?筆者認為,離不開兩大關鍵優勢:其一,發達的水系。溫州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150余條,自《山海經》開始就有“甌居海中”的説法。其二,成熟的造船技藝。東吳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橫嶼船屯就在溫州,至唐時,溫州已成為全國有名的造船基地。

每逢競渡之日,旌旗招展萬槳齊飛,吶喊聲、鑼鼓聲震天鳴響,男女老幼舉家觀賞,可謂是千帆競渡、萬人空巷。宋代永嘉學派集大成者葉適曾以“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描繪龍舟競渡的熱鬧景象。

王斌/攝 圖源:溫州發佈

承接此次龍舟賽事的溫州龍舟運動中心,是亞運會12個新建場館之一。水域賽道長1200米、寬130米、水深3.5米,共劃分6個賽道,兼顧區域防洪、排澇和改善水生態等功能,是全亞洲標準最高的龍舟賽場。

10月4日-6日,設置了男、女12人直道競速200米、500米、1000米共6個項目。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293名運動員齊聚東甌之境同場競技,再現了“為它郡最”的風采。

圖源:溫度新聞

事實上,今年的杭州亞運會,已是龍舟項目第三次登上亞運賽場。

2010年,以“水文化”為主題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第一棒火炬手吳國衝就是龍舟運動員,由此開啟了龍舟的“亞運篇章”。在當年亞運會的直播中,龍舟項目具有頗高的收視率,人氣極高。借亞運東風,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龍舟協會、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于2011年聯合啟動了中華龍舟大賽,至今已舉辦10個賽季。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華龍舟大賽的溫州站,共有203支隊伍8702名運動員參賽,刷新了“最多參賽隊的龍舟賽”吉尼斯世界紀錄。

溫籍華僑海外同屏收看亞運龍舟比賽 圖源:潮新聞

各地習俗也許各有不同,但一代代中華兒女通過參與龍舟運動,已經形成一種強烈的文化認同,這也是龍舟民俗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比如,今年端午期間,#半夜還在練習賽龍舟##房東運動會#等話題在社交媒體刷屏,不少在外的村民風雨兼程趕回家,就是為了參加一年一度的龍舟會。即使是在水系相對匱乏的北方,還有冰上龍舟、划旱船等形式,在福建福州三溪村,夜賽龍舟更是沿襲了600多年……變化的是賽龍舟的形式,不變的是團結拼搏、奮勇向前的精神內核。

從民間走向競技,從本土傳承到“圈粉”海外,龍舟運動的參與群體越來越廣,國際賽場也越劃越大。

1976年,香港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龍舟賽,龍舟運動逐步傳播至世界各地,以北美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龍舟節為例,已連續開展44屆。而成立於1991年的國際龍舟聯合會,成員國也由最初12個發展至85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都將該項目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如今,龍舟“出海”已成為一種新時尚。正如國際皮划艇聯合會主席托馬斯·科涅茨科所理解,龍舟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無可比擬”的。


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的觀賽群眾 圖源:溫度新聞


亞運龍舟賽事雖只有三天,但傳播龍舟文化、推廣龍舟運動遠不止于這三天。那麼,如何更好以賽為媒,讓龍舟劃向更寬廣的世界舞臺?筆者想到幾句話: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2005年廣州亞組委會籌劃將龍舟運動帶入亞運賽場時,給出的理由是,龍舟不僅是對競技體育的一種弘揚,更是對民族傳統的一種展示。與西方賽艇、皮划艇等水上項目相比較,龍舟點睛、擂鼓喊號、祭祀屈原等文化印記,都為龍舟運動注入了不一樣的觀賞性與感染力,賦予了“最中國”的具象表達。

一項成功的賽事,競技能夠創造它的骨架,而文化積澱才是賽事發展的靈魂所在。在亞運會倒計時100天之際,溫州龍舟運動中心內的溫州龍舟文化博物館已正式開館,展出龍舟相關展品300余件,讓“龍舟迷”們觀賽、文化體驗兩不誤。

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在中華龍舟文化的海外推廣和傳播中,海外華僑華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組建龍舟隊、龍舟俱樂部、龍舟協會,有的還會自發舉辦龍舟賽。比如,溫州在西班牙、義大利、法國、丹麥等國家都建有海外龍舟基地。目前,全球範圍內大約有5000萬人參與龍舟運動,100多個國家開展龍舟運動。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裏獨踞。”每一種文化若想賡續繁榮,離不開交流互鑒,龍舟文化亦是如此。比如有著三十多年曆史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多的時候有100多條龍舟在珠江競渡,吸引的境外龍舟可達20多條。當“走出去”和“請進來”形成一個文化交流的良性閉環,也就真正實現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圖源:溫度新聞

為優秀傳統文化插上科技翅膀。目前,國際龍聯正在全力推進龍舟入奧。從民俗走向亞運再劍指奧運,龍舟運動賽事的推廣,還需要科技賦能、品牌賦能、文化賦能,融入現代文化、現代競技、現代科技的理念。2021年8月作為展示項目在東京奧運會亮相的“奧運龍舟”,其設計研發就綜合考量了科技感、設計感和速度感,相較傳統龍舟更適合競技比賽。為更好承辦亞運龍舟賽事,溫州龍舟運動中心還引入了光電玻璃、資訊化水閘等智慧科技。

圖源:溫度新聞

如何推動亞運遺産充分賦能龍舟運動,如何以數字賦能、科技賦能龍舟IP打造,同樣是抓好“後亞運時代”契機的應有之義。

既已出發,槳就不會停。期待這條“中國龍”飛渡山海、一往無前!(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