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建、引、育”一體化模式成為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時間:2023-04-26 15:30:0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周大正

近日,科技部發文,溫州“建、引、育”一體化模式被選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22年改革創新典型案例之一,為我國推進自創區建設提供“溫州樣本”“溫州經驗”。

溫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溫州市于2022年4月啟動大孵化集群建設,採取“建、引、育”一體化模式。“建”指建設拎包入駐的孵化空間,優先為大孵化集群供地,拓展全新增量空間,加快存量空間調整優化,推動傳統製造業企業集團利用空置廠房建設孵化器。“引”指招引優質孵化項目,依託專營機構、科技飛地引進科技企業項目,探索“鏈主企業牽頭、政府支援、科研機構支撐”的項目招引模式。“育”指孵化項目培育,設立超百億元的科創基金,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舉辦投融資對接會,以優質生態培育孵化企業。

打造更多拎包入駐的孵化空間   

據了解,“建、引、育”一體化模式在推動大孵化集群建設中環環相扣、緊密銜接。堅持增量拓展與存量調整兩輪驅動,為大孵化集群器建設打造更多拎包入駐的孵化空間。把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周邊和各地主城區優質增量土地資源優先為大孵化集群供地。

中國眼谷 圖源:溫度新聞客戶端

如溫州市龍灣區加快打造眼健康全産業鏈,在“中國眼谷”中央孵化園的基礎上,配套供地用於新建18萬平方米的科創園,騰挪政府自持物業打造4萬平方米的眼健康醫療器械智造園和1.8萬平方米眼谷博覽交易中心,縮短産品研發與産業化之間的進程。加快存量空間調整優化,在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為大孵化集群建設騰出寶貴空間。

截至今年3月底,溫州市新增孵化面積193.9萬平方米,預計年內還可新增孵化面積140多萬平方米。在拓展孵化空間的同時,積極優化內部空間,為企業提供拎包入駐的環境。目前,全市直接裝修讓企業可拎包入駐的空間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並充分滿足企業個性化定制需求,由企業進行裝修,政府給予補貼。

探索創新不同的孵化引育模式

溫州市大孵化集群建設運營座談會 圖源:溫度新聞客戶端

同時,溫州市在推動大孵化集群建設中,堅持專營機構與政府平臺聯動發力,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探索創新不同的孵化引育模式,吸引創新主體、創新項目入駐孵化器,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的孵化育成體系。 

依託專營機構招攬,溫州市各地已累計對接專業運營機構100多家次,目前已簽約22家專營機構並啟動項目招引。以政府+企業聯動招引,由“鏈主型”領軍企業奔騰鐳射牽頭,聯合省新型研發機構溫大鐳射研究院、省機電設計院創建浙江省鐳射智慧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專班加速項目落地,目前該孵化器已新招引入駐孵化類項目8個。

積極探索“飛地孵化”模式,搭建一條在“發達地區就近就地孵化、成果溫州轉移轉化”的“空中走廊”,推進本地飛地協同發展。如在深圳建設蒼南(深圳)離岸科創飛地孵化器,在蒼南運營新能源加速器,採用“深圳孵化—蒼南加速”的模式,在深圳進行科創項目前期孵化運營,將項目的産業化轉移到蒼南。

新入駐科創企業(項目)1700多個

在物理空間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建設政策高地,培育讓創新主體入駐無憂、專注創新發展的孵化生態。在完善科創基金支撐方面,目前全市科創基金總規模超100億,孵化基地自持基金規模達16億元,今年已為精石微通、小梁醫學等在孵企業提供6.7億元投融資支援。同時,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已有25個孵化基地建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為産業共性卡脖子技術提供技術服務;引導蘭理工溫州泵閥研究院等6家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型孵化基地、華科大溫州先進製造研究院聯合中電海康共建溫州光電産業創新聯合體。全市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舉辦項目路演等創新創業活動共2000多場次。

溫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溫州“建、引、育”一體化模式在推進大孵化集群建設,加速提升溫州國家自創區創新能級中,奮力在最短時間內出形象、成規模、見成效、有成果。截至今年3月底,溫州市新增孵化基地84個,新入駐科創企業(項目)1700多個,新引育創新創業人才5100多人,其中高層次人才200多人。

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民營經濟為特色的國家自創區,是一座閃亮的“科創燈塔”,肩負著探路實現民營經濟二次騰飛的國家戰略任務。自201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設以來,溫州市不斷深化創新,持續加碼落實創新首位戰略,著力打造“一區五園”發展格局,迭代升級“八大專項”攻堅行動,全面打響環大羅山科創走廊“三大會戰”。去年以來,狠抓科技創新“八大抓手”,深入實施大孵化集群戰略,打造“建、引、育”一體化模式,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奮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民營經濟創新創業新高地。(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