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三鏈融合 ——甌海區打造眼鏡産業高品質發展新高地

時間:2020-08-20 13:52:09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陳瑤 中欣

眼鏡産業是溫州市甌海區支柱産業之一。2015年以來,甌海眼鏡進入發展快車道,現有眼鏡企業595家,從業人員6萬餘人。甌海區和鷹潭、深圳、廈門、丹陽並稱為“全國五大眼鏡生産基地”,同時,也是“世界十大眼鏡品牌”的主要供貨地區,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巴西等100多個國家,遍佈全球市場。去年,甌海區眼鏡産業總産值超145億元,規上企業已連續5年增售産值保持在20%以上。甌海區眼鏡産業的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現狀如何?短板在哪?有何對策?日前,甌海區的浙江省眼鏡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主任王巍,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解讀”甌海區眼鏡行業。

A.産業鏈:中游是強項,上游是短板

“産業鏈條中游——眼鏡的生産製造是甌海強項,産業鏈上游核心部件的鏡片是甌海短板。”王巍説。據悉,鏡片生産企業甌海區僅有5家,並且研發設計實力相對較弱,角膜接觸鏡、漸變多焦點鏡片、非球面鏡片等中高檔産品、個性化産品偏少,産品仍停留在中端檔次,要與廈門、丹陽在高端産品市場競爭差距明顯。王巍説:“産業鏈下游分為外貿出口和內銷。外貿出口依託中國眼鏡産業跨境電商,逐步構建數字化出海行銷體系,內銷以眼鏡風尚一條街為依託打造‘前店後廠’新模式,形成了集産品零售、批發、定制為一體的眼鏡産業銷售新業態。”

甌海區眼鏡産業鏈主要存在以下短板:縱向供需鏈交易活躍但協同不夠,橫向協作鏈競爭有餘而合作不足,産業集群初步形成但創新力不強,核心企業多處於價值鏈低端。

為了補齊短板,去年以來,甌海區引進法國第二大光學鏡片商羅敷司德及金都光學、巨隆眼鏡等,實現變色、雙光、樹脂、漸變色等鏡片的生産,補齊鏡片製造短板;引進飛力迪電鍍、莫寧特智慧上下游企業,突破産業鏈配套瓶頸;聯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設立“眼視光研發中心”,利用眼視光醫院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新的眼健康産業鏈。“壯大産業鏈,離不開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必須推動各鏈條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王巍説。

B.創新鏈:推動科技創新供給側改革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怎麼讓科技創新發揮出更強勁的力量呢?“推動科技創新的供給側改革,從而幫助解決當前甌海眼鏡産業創新鏈條發展問題,提高傳統産業要素資源利用效率,協助解決産業粗放型發展後遺症。”這是王巍的答案。

據介紹,目前,甌海區眼鏡行業已經有溫州市八達眼鏡有限公司等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等2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宏鴻眼鏡有限公司等5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溫州聖藍工貿有限公司等4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浙江亨達光學有限公司省級博士後工作站。其中,溫州市八達光學有限公司、溫州市冠豪眼鏡有限公司通過成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提供産品檢測服務,為上下游中小企業開放科研儀器設備,提供技術服務1800余家,累計服務中小企業2800家次,從而帶動甌海區眼鏡企業轉型。

與此同時,甌海區積極推進産學研合作,引進大院名校16家,開展技術攻關、人才培育等項目合作。例如,與北大、清華、西安交大的産學研團隊成立了中科新視人工智慧技術研究院,柔性引進5名博士、教授,協助眼鏡企業在智慧眼鏡生産、眼鏡材料研發等方向開展科技創新工作。聯合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技術團隊,攻克智慧化鐳射加工、電漿拋光技術、競價記憶鈦直插等21項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其中,“智慧磨拋機器人中關鍵器件的研發與系統整合”作為溫州市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眼鏡拋光打磨技術的進步,同時也為系統整合商的項目落地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推進了“眼動追蹤”智慧護目鏡、手機端人臉識別3D技術等10個重點項目研發,協助金達眼鏡、八達光學等眼鏡企業取得13項發明專利。

眼鏡綜合體作為創新“發動機”,集聚科技創新服務機構67家,全方位服務眼鏡産業轉型升級。針對檢測短板,引進全球排名第二的英國天祥集團,共建眼鏡品質技術創新中心。與SGS檢測集團、億通智慧眼鏡檢測實驗室開展項目合作,配套原有的浙江省眼鏡品質檢驗檢測中心,形成國內外檢驗檢測全産業配套鍊條,解決甌海眼鏡企業送檢難問題;針對智慧製造短板,引進莫寧特軟體技術團隊、浙江優制網等,成立智慧製造服務聯盟;針對設計短板,引進梁孝邦華人設計師團隊、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團隊等,建立設計師與企業間的交流平臺;針對智慧眼鏡研發短板,以姜希猛教授智慧技術團隊、伍斯特理工大學碩博團隊為核心,搭建中外合作的智慧眼鏡孵化基地。通過實驗室、創新平臺、專家顧問等資源的共用,整合甌海傳統光學鏡架企業,推動智慧眼鏡代加工産業發展。

C.人才鏈:破解人才引進瓶頸制約

眼鏡産業目前還是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根據綜合體統計顯示,甌海區眼鏡行業從業人員中,一線工作人員佔比超過70%,企業科技人員佔比低於9%,管理人員佔比低於11%,多數企業面臨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問題。

甌海區著力破解人才引進瓶頸制約,在全市各縣(市)區率先啟動眼鏡産業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探索以人才結構調整引領産業結構調整,以人才集聚引領高新技術集聚,以高層次人才引領縣域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路子,通過博士後工作站的建立,眼鏡産業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招才引智必須搭建平臺。”王巍説:“用高端人才引領高端産業發展,用高端産業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以剛性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實行固定與流動、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靈活引才形式,基本形成了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來去自由的柔性人才流動機制,放手放開使用高層次人才,讓他們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據悉,亨達光學于去年建立的博士後流動站,先期引進了5名博士,近20名高級科研人員。

企業是高層次人才引進的主體,更是高層次人才的直接引進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冠豪光學引進邱天教授為首席專家的15人科研小組進行長期技術合作,在眼鏡新型材料應用上取得突破,前後獲得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我國兒童防藍光眼鏡填補了一項空白。

甌海區依託項目對人才的吸引力,推進項目與人才引進的良性互動,形成了“上一個項目集聚一批人才,建設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的良好局面。針對智慧眼鏡研發短板,以姜希猛教授智慧技術團隊、伍斯特理工大學碩博團隊為核心,搭建中外合作的智慧眼鏡孵化基地。通過實驗室、創新平臺、專家顧問等資源共用,整合甌海傳統光學鏡架企業,推動智慧眼鏡代加工産業發展。(陳瑤  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