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小區裝上“超級大腦” 溫州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

時間:2018-08-02 16:50:47 來源 : 浙江線上 作者 : 施佳琦 裘一佼 翁一芳

放在幾年前,溫州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方飛良不會相信,在進出車輛靠手數、居民管理靠挨家挨戶打電話和走訪的老舊小區,自己的工作會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等這些“高大上”的名詞發生如此密切的聯繫。而在溫州市,以這些名詞為代表的最新技術正以出乎人意料的速度進入數百個老舊小區,並成為身邊實實在在的便捷。

變化始於去年5月份,溫州市開展智慧安防社區(村居)建設,包括天鵝湖小區在內的5個小區成為首批試點單位。通過佈局覆蓋全小區的智慧採集終端“觸手”,進出小區的人、車、物軌跡被動態捕捉,由物聯網實時傳送到社區安防智慧管控平臺這個“超級大腦”,海量數據經過運算、發出指令,並進一步整合到公安的大數據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9個智慧安防小區。

老舊小區裝上“超級大腦”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又將給新時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什麼啟示?

(麗景花苑門禁系統操作指南)

“最有序、最安全、最乾淨”

老舊小區大逆襲

7月23日早上9時左右,方飛良又一次來到小區內的蒲州街道派出所天鵝湖警務室。警務室內正在開發的智慧安防社區智慧管控平臺,是他近期最為關心的事。進入電腦內網平臺,物業、業委會、訪客等人員資訊在墻面電子屏上一目了然,點擊進入子功能表,還能看到實時車輛、門禁、監控等可視數據。

“看,不管是車輛還是人員進入,只要一比對成功,道閘和門禁就會自動開啟。”社區民警王興貌指著螢幕上的大門監控畫面説,自動開門的奧秘來自大門上方的一個攝像頭,當人或車來到大門前,攝像頭已經抓取到人臉和車輛資訊,並與數據庫中的資訊進行比對,確認無誤就會發出“開門”指令。

而在此之前,停車和小區治安一直天鵝湖小區的“老大難”問題。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小區始建於1991年,是目前龍灣區僅有的幾個大型老舊小區之一,共有102個單元樓,5000多名常住人口。因為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實現封閉式管理、人員往來複雜等,一直以來小區居民都自嘲為當地老舊小區中“臟亂差”的代表,“有時候別人問起,我們都不願説住在天鵝湖。”回想起改造前的境況,居民葉和平由衷感慨。

“溫州地區歷來社情複雜,外來流動人口聚集,一直以來老舊小區、開放式小區和基層組織渙散的小區是治安警情高發、矛盾糾紛不斷的亂象地區。”溫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支隊副支隊長王美寧説,以往公安和社區管理以傳統人工干預為主,整治成果持續性、鞏固性較差。

(天鵝湖小區速通門)

去年以來,溫州市公安局借力“雪亮工程”,同時整合社會資源、應用智慧等手段,全面改造提升老舊小區(村居)的基礎防控建設。在此基礎上,梳理出100個案件高發、基礎薄弱的小區(村居),聯合市綜治辦開展智慧安防社區(村居)建設。

“不可想像”,是方飛良和小區居民們一年來最深的感觸。葉和平第一次感受到小區“變安全了”是在去年11月份完成創建後,小區西門道閘處發生一起故意損毀財物案件,社區民警接到報警後,通過小區智慧平臺研判,僅用半小時就鎖定了違法嫌疑人,“以往裝修的銅線,一個月內被偷了4次也抓不住人。”小區發案同比下降66.7%,居民們關心的盜竊案件更實現了“零發案”。“天鵝湖人”如今有了更多底氣和想像,最近還在考慮挖掘“天鵝湖”地名文化,建設湖心亭等景觀,強化綠化。

這是溫州打造智慧安防社區(村居)的一個縮影,試點以來,全市新增人臉識別系統(人證合一)282套,車輛識別136套,訪客系統86套,視頻監控1498個,門禁系統403個等智慧感知設備,惠及12.5萬小區居民。越來越多的小區變得更為安全和智慧:掃一掃出租房門前的二維碼門牌,即可上報登記相關資訊;電動車智慧充電樁實現充電後自動斷電以杜絕隱患,還可讓車主在手機上查看進度;公共區域內的智慧煙感探測器將在探測到煙霧時自動撥打物業或住戶電話,提供最及時的火災預警……繼去年100個試點後,今年又有112個小區(村居)加入到了智慧安防項目創建。

“居民的距離更近了”

共治共建共用破題社區治理

“別看小區和樓道的大門更‘封閉’了,但人與人之間距離拉得更近了”,在鹿城區開源社區麗景花苑的單元樓下,社區黨委書記何臘麗邊用手機為記者演示藍芽開門,邊笑呵呵地説道:“對我們來説,這也是一次社區綜合治理的破題。”

去年開始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後,小區把包括大門道閘在內的第一批設計圖在每個樓道內進行公示,徵集居民意見。經過前期的走訪和宣傳,居民對智慧安防試點在小區落地頗為期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道閘單開門的設計不方便車輛出行,是否可改為雙開門?”“許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手機,針對他們的門禁系統可以多發一張卡?”……何臘麗發現,給小區裝“超級大腦”的過程,也是一次居民眾智集結。

隨著項目逐漸落地,精細化、智慧化的“非接觸式”管理體驗讓居民們嘗到了甜頭,社區和物業趁熱打鐵,在小區內發起巡邏隊、調解隊和消防隊等群防群治隊伍組建,尤其對小區內流動人口、孤寡老人等特定群體重點關照。去年年底,門禁系統監測到家住9幢1樓的獨居老人爬出自家窗戶,平臺發出預警後,小區網格員和附近的巡邏隊成員立即到府查看,避免了老人行動不便可能發生的風險。

事實上,這也是一場全社會參與共建的實驗。在提升治安安全防範水準的同時,公安會同消防、交警、綜合執法等部門,針對小區環境“臟亂差”的現狀,同步開展小區的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綜合整治工作,建成了微型消防站、交通微迴圈、環境衛生星級評定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辦法,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水準。

眼下,麗景花苑正在著手組建小區成立以來首個業委會。越來越多的熱心居民主動找到社區和物業,對小區的發展建言獻策。“這樣的良性迴圈同時解決了我們物業的痛點,工作開展更加順暢了。”小區物業經理張春俏説。社區民警宋而立對此也深有感觸,小區預警能力提高、案件偵破速度加快,不僅給了居民安全感,也讓基層警務人員能著力於更關鍵、重要事件,宋而立轄區內有13000余名居民,將來有望都進入系統網路,“居民更多需求都能通過系統對接上,真正實現‘有困難,找警察’!”

宋而立所説的“系統”,在溫州公安部門的設計中,除了社區管控平臺,還有正在開發的“溫州智安”手機APP,它將整合服務居民、社區、警務和管理的一體化便民功能,如違法舉報、停車管理、宣傳通知等等。兩個平臺的“人、房、車、物”數據又將與公安內網打通,同時與智慧城市、城管、綜治四個平臺等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平臺共用共用,“線上管控系統延伸了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從小區這個社會細胞出發,將為城市建設智慧化、社會化、網格化探路。”王美寧説。(施佳琦 裘一佼 翁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