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鳴區府城鎮淥龍村,但見每家每戶門前都擺放著腌制酸筍的大塑膠桶,少的七八個,多則二三十個。淥龍村“兩委”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引導群眾種植竹子,發展竹筍加工産業,效益和環境雙促進,讓農民喜嘗發展生態經濟的甜頭。
距離府城鎮政府13公里的淥龍村谷多溪多,全村有農戶260多戶。為了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村“兩委”根據本村的地勢實際,積極引導群眾在山溝和低窪地、小溪旁種植麻竹、大楠竹,發展竹筍加工産業,全村竹子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家家戶戶發展竹筍加工。村民用山泉水精心腌制酸筍,一週即可銷售,也可長期存放,一到兩年都不會壞。除了加工成酸筍,村民還將竹筍製成筍幹,竹筍加工製品無污染、無公害、原生態,別有風味,大受消費者青睞。“種植加工竹筍這幾年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首選門路。”村支書潘海洋高興地説。淥龍村因竹出名,因筍脫貧,據了解,僅銷售竹筍製品一項,最低一戶年入賬1萬多元,高的達三四萬元。村民蘇瑞高這幾年每年靠賣酸筍、筍幹,年均收入4萬多元。富起來的村民添置了小車,不少人還在城裏買了房。
種植竹子不僅漲了農民的錢袋子,還美化了村莊,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如今淥龍村漫山遍野竹子風姿綽約,淥龍村一年四季“身在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