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座談會現場。記者李慧婷 攝
5月4日上午,南寧市紀念五四運動97週年座談會在北寧路47號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順利召開。當天,青年企業家代表、青年文明號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各界青年共50多人參加了座談會。會上,9位來自扶貧工作一線的青年代表從各不同角度出發,與大家分享了他們作為政府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帶頭人、青年窗口負責人,如何主動關注扶貧問題、關愛扶貧人口、關心扶貧工作,代表全市廣大團員青年表達了為圓滿完成我市精準扶貧工作貢獻青春力量的決心。
共青團南寧市委書記王亞楠表示,南寧市廣大青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攻堅上,勇擔時代使命,銳意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勇做助推扶貧、投身扶貧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要勇於到廣大農村和貧困工作的一線中砥礪品質,提高本領,到國家建設和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爭當精準扶貧的“突擊隊”和“特種兵”;要發揮腦子活,肯創新的優勢,力爭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前列,爭當就業創業的“先行者”和“領頭雁”,用激情和熱情匯聚強大的青春正能量。
據悉,“五四”青年節當天,南寧市各縣區團委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興寧區團委舉辦了“青春舞動網際網路+”五四青年電商創業文化活動;邕寧區團委組織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青年幹部舉行了主題座談會;良慶區團委開展“青春助力扶貧攻堅”主題活動等……在全市營造了青春奉獻、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
大學生村官創立農家合作社 利用網路銷售農産品
李夏是來自橫縣石塘鎮靈竹社區的大學生村官,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農村創業的故事。2012年,李夏選聘成為了大學生村官,他放棄了在英國留學的機會,選擇到農村開始創業夢想。他説,“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産業,農村遠離高速發展的城市,具備相當的發展空間,是值得青年才子施展能力,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帶著這樣的抱負,我來到了那片富硒的土地——橫縣。
“剛到農村,我面臨的是對農事的不了解以及村民們對我的不信任。農戶們覺得我不過是政府派來“鍍金”的年輕人,待十天半個月就又回去了。現在很多村民想起這件事都感到疑惑,這小夥子不但待了下來,而且一待就是好幾年!”李夏談到了自己剛去社區時遇到的困難。
剛到社區,李夏還差點闖了禍,“我剛拿到土地的時候,看到前茬作物留下了大量甘蔗葉子,按照傳統的習慣需要點火燒掉。但我卻點了把順風火,連片的火勢快速蔓延。最後,村裏很多兄弟出來才幫助我把大火撲滅。這次事件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做事業千萬不能心急,只有穩當做事,踏實創業才有可持續發展。”
隨後,李夏不斷查閱農業書籍以及到實地了解農事以後,他和老主任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針對當地農戶施用化肥單一,導致土壤板結的情況,換部分生物有機肥改良土壤。在一茬作物收穫後,老主任欣喜地發現這一改良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在合作的過程中,李夏也漸漸拉近了和村民的關係。
有了不斷的知識積累和實踐,李夏在農村的創業開始逐步推進。2012年底,李夏建立了面積150畝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與此同時,為了鼓勵更多村官加入創業富民的隊伍,李夏還號召並成立了橫縣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得到了許多村官的積極響應。
去年,李夏帶頭成立了夏農家合作社,主要進行農産品直銷,通過在南寧市佈置直銷網路,通過O2O、B2B、B2C的複合行銷模式將健康的農産品消費體驗帶到城市。
李夏説,自己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個節目叫《馬向陽下鄉記》並感觸頗深。“裏面描述的主角馬向陽是一名來自城市,對農村不了解的第一書記。他的故事讓我這名在基層奮鬥創業的村官産生了強烈的共鳴。對我而言,在農村克服萬難拼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我所奮鬥的這片土地生出金子’!”
女大學生組建團隊奮鬥一年公司營業額逾八十萬元
包華英是一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的學生,她來自玉林市博白縣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在她高考那年不幸病逝,而母親體弱多病,難以承擔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家中有四個兄弟姐妹,兩個弟弟今年將參加高考,家中所有的開銷全靠哥哥一個人在外打工支援。
靠著國家助學貸款,包華英才得以走進大學校門,大學期間,我連續兩年獲得國家一等助學金。在國家的資助及學校、老師的幫助下,包華英即將完成她的大學的求學之路。
2015年4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包華英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註冊成立了廣西麥哲倫人力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公司法人、總經理,帶領團隊開展創業實踐,為建築企業提供人才獵頭、學歷提升、技能培訓等綜合服務。創業期間,團隊經歷了啟動資金少、項目及客戶資源少等困難,但包華英和同學們咬著牙慢慢走出了困境。學校和建工學院還免費為我們創業公司提供了辦公場地、水電及網路、校友和企業等資源,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和扶持下,截止目前,公司營業額已經達到八十萬元,被評為學校優秀創業項目。
包華英説,“在我心裏,時刻涌動著對國家、對社會、對學校以及對老師的感恩之心。因為靠著這些幫助,我這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幸運的完成大學的求學之路,並開啟了人生另一道門。現在雖然自己取得了些許成長和進步,但我深知,自己距離國家、學校及老師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將更加刻苦努力,不負青春年華,用奮鬥改變家庭的命運,努力成長成為一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時代青年。”
企業高管帶領南寧愛心公益團 十多年堅持捐助不忘初心
黃忠智是中石油廣西分公司一名高級主管,同時他也有另一個身份:廣西南寧愛心公益團負責人。提起這個公益團,黃忠智介紹道,廣西南寧愛心公益團成立於2005年9月,現有成員2318人。公益團主要關注山區學齡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針對鄉村最薄弱的村級小學,將教育扶貧從器物層面,導入教育品質層面。通過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管理、提高師資水準、增強學生興趣,使貧困的鄉村孩子,同樣有機會接受有品質的基礎教育。
10多年來始終關注並幫助著農民工子女尤其是留守兒童,成功策劃、發起、組織或參與的捐資助學、走進社區扶殘助弱等大小型公益活動300多場次,直接幫助困難兒童3萬多名(次),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間接受益群眾高達幾十萬人。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時間超過五萬個小時,志願者服務千人以上。
黃忠智説,“現在國家正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個公益類的青年社會組織負責人,一直致力於幫助貧困村的孩子,我認為對於精準扶貧的對象,不僅僅要在物資上給予幫助,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受助他們敢於直面慘澹人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足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
去年,黃忠智作為青年社會組織界別代表,光榮當選了市青聯第八屆委員會常委。平凡義舉,大愛無聲。黃忠智表示,“我們青聯所有志願者還會繼續一如既往的通過前沿思考、問題意識、躬身實踐來影響和感召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願服務事業中,讓愛心成為一種善舉,讓關愛成為一種習慣!”
85後小夥子成為第一書記 吃住在農家只為找窮根、識真貧
85後小夥子路丞是團市委派駐馬山縣古棠村的第一書記,在進駐到古棠村後,路丞吃住都在農家,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找窮根、識真貧,及時、準確、全面地向後盾單位和鄉黨委政府反饋情況,依靠組織的力量,幫助那些真正困難的貧困戶。
經過4個月的走訪路丞發現,勞務輸出是貧困戶增收最直接見效的措施。路丞説自己所在的古棠村總人口2064人,有勞動力1222人,其中外出打工776人。通過對外出務工人員情況進行分析,在縣內鄉外務工的193人,主要是在附近林場做打零工,該群體主要特徵是文化程度低,用普通話溝通能力差,約8成在貧困線以下;縣外省內務工的431人,主要在大化、都安及南寧市務工,主要特徵是投親靠友、組團務工,約4成在貧困線下;省外務工的152人,除家中有重病人外,該群體基本沒有在貧困線以下的。
為了幫助村民從打零工向長期穩定務工轉變,路丞和同事重點掌握了一批在南寧務工人員的聯繫方式,在團市委、市人社局的幫助下,多渠道發動馬山、隆安、上林等貧困縣鄉村有就業需求的青年前來參聘,幫助貧困村青年增收成才,緩解農村青年就業壓力。
為了引導古棠村的兒童們好好學習,將孩子們的心留在課堂,將他們的眼界擴展到城市,路丞和同事們還為古棠小學安裝“溫暖浴室”,使住校師生洗上熱水澡;安排“希望書屋”等項目,捐贈書籍、文具價值約3萬元;設置獎學金1萬元,鼓勵品學兼優的特困生奮發圖強;為每名學生採購冬裝、夏裝校服各一套,冬鞋一雙,並捐贈8成新童裝1000件;聯繫“南寧市流動少年宮”、“南寧日報小記者團”等活動,引進支教老師40人次。希望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際行動,讓孩子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文化的人。
路丞表示,“今後,我們還將保持這樣的工作熱情,以‘一個也不能少’的責任心,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在産業發展、移民搬遷等各項工作中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