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葫市政廣場,跳廣場舞的隊伍緊挨著兒童遊樂設施,稍顯擁擠
濱江廣場是良慶區最大的公共廣場,吸引了眾多市民來這裡休閒遊玩,夜幕降臨,廣場常常被擠得滿滿噹噹,廣場舞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開欄語:近年來,隨著南寧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到城市居住。在一些片區,人口入住的增量特別明顯,每到晚上,大量居民擁進市政廣場、休閒小公園等公共休閒場所健身、娛樂,廣場顯得越來越擁擠,健身休閒娛樂時有諸多不便。
近日,本報記者探訪了市區部分市政廣場,特別是新興發展片區及城鄉接合部等區域廣場,發現部分廣場等公共健身場地存在供需矛盾。為此,記者傾聽了居民心聲,以及社會學家和政府相關部門探討對城市廣場建設的暢想和設想。
今日起,本報將推出關注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的連續報道。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南寧市區各大廣場上總是熱鬧非凡,市民喜歡在廣場上健身和休閒娛樂,有的廣場人潮涌動,廣場已成為市民鍛鍊、休閒、娛樂等活動的主陣地。
仙葫市政廣場
入住人員增多帶來人氣
(仙葫開發區中心市政廣場是一個開放式休閒廣場,也是目前仙葫片區最熱鬧的廣場,總面積10700平方米,中心活動區域為3500平方米,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
仙葫片區離市中心有一定距離,目前片區內沒有建成使用的比較成熟的公園,因為仙葫市政廣場處於鬧市地段,這裡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市民的文化休閒娛樂中心。)
入夜,仙葫市政廣場開始熱鬧起來,廣場有些昏暗,星星點點的燈光點綴其中,這些燈光,是一些跳舞的團隊自己拉電線點亮的電燈。在仙葫市政廣場中心區域,七八個廣場舞團隊在廣場中央翩翩起舞。在這些廣場舞團隊中間,一個小區域被圍起來,幾個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在學輪滑。
在廣場南面,幾臺兒童遊樂設備擺在廣場上,在遊樂設備周邊,站滿了跳舞的大姐大媽,他們和設備挨得很近,大約只有半米。孩子們坐在遊樂設備上不停地轉,大媽們則在自顧著跳舞,大家自娛自樂,整個廣場被人群佔滿。
家住附近的蔣玲今年47歲,在仙葫市政廣場跳舞有3年多了,她所在的跳舞團隊就是和兒童小火車遊樂設備挨得最近。她説,跳舞要有個集體才有氣氛。只不過,自從廣場上多了幾臺兒童遊樂設備後,他們感覺活動空間狹小了。
一跳舞團隊領舞的高老師,是退休後到這邊幫帶孫子的。不少人和她一樣,屬於來幫帶孫子孫女的老人,新入住仙葫片區,晚上加入到跳廣場舞隊伍中來。
黃大姐是廣場附近那舅村人,她和舞友已經在廣場跳舞將近十個年頭。她説,前幾年廣場上還是比較冷清,跳舞的就一兩支隊伍。慢慢地,隨著仙葫片區入住的人越來越多,廣場就越來越熱鬧。
在廣場區域周邊,還有好多個兒童遊樂攤位一字排開,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在廣場上,兒童遊樂攤點至少不下10個。
據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介紹,這些兒童遊樂攤點的出現有半年多時間,剛開始只是零星一兩個攤點,現在越來越多。老年人跳舞團隊和兒童遊樂設施在一起,廣場更加“顯窄”。
良慶區濱江廣場
新增面積給居民提供良好體驗
(位於良慶區銀沙大道邕江南岸,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面積約11000平方米,目前是良慶區最大的城市公共廣場。)
每當夜幕降臨,良慶區最大的公共廣場——濱江廣場就會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廣場上大小舞蹈隊超過10個,加上打球、唱歌、練攤、兒童娛樂等項目,以及飯後出來納涼、散步的人群,整個廣場被擠得滿滿噹噹。成群結隊的大媽伴著音樂一起跳舞的場面,成為廣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跳廣場舞高峰時段,記者走進濱江廣場,鍛鍊納涼的人很多,各種嘈雜刺耳的伴舞音樂聲時起彼伏。特別是位於廣場中心舞臺上,五六十名大媽幾列排開,在領隊領舞下隨著節奏熱舞。
“每天在這裡跳廣場舞的團隊不少於10個,每個隊少則10人,多則數十人。”靠近河邊有一支練拉丁舞的團隊,其領隊滕秋娟是一名專職舞蹈老師,組隊跳廣場舞已有8年了。
8年間,滕秋娟的團隊也隨著城市發展輾轉多個場地。最初是在大沙田客運站中心廣場,3年前濱江廣場建成投入使用後才來這裡跳舞。滕秋娟説,當時只有兩個廣場舞蹈隊,一轉眼3年過去,如今濱江廣場上常常被來跳舞和休閒散步的市民佔滿。
可喜的是,為了給周邊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完善的休閒娛樂場所,今年3月底,濱江廣場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建設,新增面積3000平方米。
大沙田金象三區南、北花園
面積小經常為搶“場地”傷腦筋
(南北花園位於金象三區南、北花園路,由兩個圓形公共綠地組成,面積共7000平方米,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現已經綠樹成蔭,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活動場所。金象三區南、北花園雖然面積不大,但位於居民區中央,周邊私宅林立,人流量巨大,也是良慶區最有人氣的廣場之一。)
在金象三區南、北花園,每天晚上在廣場上活躍的舞蹈隊超過6支,加上唱歌、健身器械等項目,以及飯後出來納涼、散步的人群,整個廣場也是人頭攢動。
晚上9時許,記者在金象三區北花園看到,花園內共有3個廣場舞蹈隊七八十人跳得正歡。雖然各舞蹈隊播放的音樂聲不是很大,但在周邊私宅包圍下,站在花園邊緣,傳來的回音還是有些刺耳。
“這裡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小花園,算不上廣場。”利用休息間隙,長期駐守於此的“和諧歌舞隊”領隊蘇梅英告訴記者,目前在金象三區只有南、北花園兩處公共活動場地,他們也只能選擇在這兒跳舞。
但最近兩年,隨著像她這樣的跳舞發燒友不斷增加,兩處花園已經越來越擁擠,加上兩處花園大部分公共活動場地都種上樹木,根本騰不出多餘的場地讓更多的舞蹈隊加入。
“很懷念以前人少的時候。”蘇梅英説,以前在小花園裏,各支廣場舞隊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現在,因為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有時大家也會為搶“場地”而傷腦筋。
廣場活動面積和居民需求存在矛盾
“廣場活動空間狹小,無法滿足大家活動需求。”這是記者連續走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聲音。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原來的城郊接合部等部分區域,現在的人口入住率已經越來越高,市政公共廣場等休閒場所已經難以滿足附近居民日益增長的健身休閒娛樂需求。
以仙葫片區為例,仙葫開發區廣場始建之初,開發區總人口僅有13200人(其中常住人口11000人,流動人口2200人),廣場足以滿足當時居民的活動需求。隨著1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開發區人口入住率不斷提高,人口從原來的13000多人急速增加到現在的90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5000人,流動人口65000人),造成鬧市區中心廣場難以滿足現有居民的休閒娛樂需求。
對於廣場活動面積和居民需求之間的矛盾,部分市民和專家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請關注本報下一篇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