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粵劇走進澳門
戲迷的稱讚,就是“獎狀”
“南寧粵藝星輝夜”。8月12日晚,坐落于澳門鏡湖馬路的永樂戲院幾乎座無虛席,由廣西南寧戲劇院表演的大型粵劇《目連救母》將到場觀眾帶入韻味悠長的傳統戲曲在世界。素有戲曲鼻祖之稱的《目連救母》在現代粵劇紛紛創新改革的大潮下,徹底回歸粵劇“古老懷抱”的古裝大戲,是廣西粵劇的重要代表作品,充分表現了廣西粵劇的南派特色,在藝術表現手法、唱腔、化粧、服裝、舞美上力求簡約的做法,贏得了澳門戲迷們的一致稱讚。
臺上 “活化石”展南派粵劇絕技
當晚上演的是全本《目連救母》。目連救母故事來源於佛教經典,講述佛弟子目連(原名傅羅卜)母親劉青提褻瀆神明,被打入地獄,羅卜為救母出離地獄而不辭艱險,最終使母親脫離苦海的故事。
“目連戲”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齣從宋代流傳至今的古老劇目,也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有證可考的劇目,被視為戲曲的鼻祖。南寧戲劇院對這一已有800餘年歷史的《目連救母》進行創作演出,是希望這一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的劇目能夠喚醒粵劇形式中最古樸的一面,也希望以戲劇化的方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孝”文化。
當晚的表演從樂手上場開始,和一般隱藏在幕後的樂隊不一樣,直接面對觀眾演奏鑼、鼓、笛子、二胡、琵琶、木魚、鈸等樂器的樂手們,成為了舞臺演出的生動背景。
這齣劇目曾獲得廣西第七屆劇展桂花銀獎及9個單項獎,演員們的表演集戲曲、舞蹈、雜技、武術于一身,功底紮實。從踩著高蹺的無常鬼上臺,各種南派粵劇絕技逐一展現:“踩蹺”技藝自不用説,“鏟椅”、“跳臺”贏得了陣陣喝采,特別是“過奈河橋”一幕,女花旦足蹬“三寸金蓮”,手揮兩米長的水袖的同時還不斷甩頭的表演,那絕對是真功夫,雖然現場的戲迷大多年紀大見識多,但也忍不住大聲叫起好來。
|